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日期:2014-08-05 09:25:53

雖然邏輯上是這樣,完全的合情合理,但我今天細細看來,卻發現幾乎所有的資料都忽略了這樣一個細節。這個細節雖然極為微小,但卻是整個事件的關鍵。換句話說,那才是龍眼。因為在這個事實之下,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

如果這個秘密是真的,那麼將推翻當時所有主流媒體的報道:IBM針對蘋果的戰役並非幡然醒悟之後的偶然為之,而是一場蓄謀已久的謀殺。

不管如何,還是讓我們試圖來還這場事件一個真相吧!

今天很幸運,請到了我們的大偵探福爾摩斯先生。讓我們隨著這位大偵探的思路,來看一看當時真實的IBM和蘋果。

主角有:

控方律師:福爾摩斯。被告方:IBM。

現在庭審開始。

福爾摩斯:IBM先生,能不能請您回答我幾個問題?

IBM:哼……

日期:2014-08-05 09:28:03

福爾摩斯:根據資料顯示,您在PC發展之初,完全沒有去理會它。請問這是事實嗎?

IBM:就喬布斯當時搞的那款“Apple Ⅰ”,樣式難看,效能又差,我不去嘲笑他一番已經算是很給他面子了。

福爾摩斯:IBM先生真是快人快語。以當時IBM如日中天的實力和威望,自然不會將小小的蘋果放在眼裡。但是您能告訴我,為什麼幾年之後IBM突然轉變態度,決定大舉進軍PC領域?您當時這樣做是出於什麼方面的考慮呢?

IBM:一開始我們確實看走眼了,才會錯失良機。但是當蘋果推出“Apple Ⅱ”後,那種熱火朝天的購買局面,相信就是傻子都能看出了PC市場確實大有可為。在這種情況下,難道我們還能坐視不理麼?

福爾摩斯:那您是在什麼時候做出這個決定的呢(進軍PC市場)?

IBM:報紙上不都寫得很清楚了嗎,我們在1980年初做出的這個決定,然後在1981年8月推出我我們自己的產品——IBM PC 5150。

福爾摩斯:但是據我所知,諸如PC這種產品,在IBM內部的研發週期至少要兩年,如果算上IBM的流程制度,一個產品從可行性分析到立項,再到進行研發,那至少又需要半年的時間。這樣來算下來,IBM的PC計劃,應該是在1979之前後才對,這跟報紙上所報道的時間可不一樣。

IBM:(停頓了一下)你這樣說是什麼意思。

福爾摩斯:一般而言,報道上所寫明的時間,一定是你們公司人員透露給媒體的時間,否則以貴公司的實力,那些媒體也不敢胡編亂造。(停頓,語氣加重)是不是這樣的?

IBM:好吧,就算如你所說,我們確實是在1979年之前就開始了PC的進軍計劃,那又如何。僅僅是時間早了一年,這也證明不了我是蓄意謀殺蘋果吧?

日期:2014-08-05 09:29:29

福爾摩斯:很好,既然您也承認了這回事。那麼按照您的說法,從1976年“Apple Ⅱ”開始大賣,到1979年左右,IBM才反應過來,定製了進軍PC的計劃。我有一直很好奇,IBM作為一家IT界的龍頭企業,長期引領IT潮流,應該時時刻刻都對這個行業很敏感才對呀,但是在這個事情上,貴公司的反應怎麼變得如此遲鈍呢?您能告訴我,在蘋果飛速發展的那幾年(1976至1979),您都幹什麼去了?

IBM:這涉及到商業秘密,我拒絕回答這個問題。

福爾摩斯:您拒絕回答的原因在於,在這兩三年中,恐怕您一直都在無時不刻地在暗地裡關注蘋果這個對手的一舉一動吧。

IBM:我說過,這涉及到商業秘密,我拒絕回答這個問題,你隨便怎麼說都行。

福爾摩斯:但是我還是想知道,為什麼您觀察了兩三年的時間,都遲遲不肯動手呢?一直要把它拖到1979年,才開始這個計劃?

IBM:……(保持沉默)

福爾摩斯:既然您不說,那我就幫你說了吧。您不急於動手的原因在於,您覺得時機還不成熟。

IBM:(驚恐)你說的什麼時機?你這樣說有什麼根據?

福爾摩斯:好了,諸位,我的提問完了,而事情的真相大概也出來了,IBM進軍PC市場,並非幡然醒悟後的奮起直追,而是一個長期以來精心策劃的陰謀。

IBM:你胡說!

日期:2014-08-05 09:31:39

福爾摩斯:我沒有胡說。大家先看看這三個時間:1976年,1979年,1981年,然後再將這三個時間記牢,然後我再來還原一下整個事件的經過。1976年當IBM看到蘋果“Apple Ⅱ”如火如荼的場面之後,開始了對這一市場的覬覦。但是這個時候,雖然場面火爆,但PC的前景依然不是很清晰,作為一家大企業,貿然地進入一塊前途模糊的市場是很有風險的,所以IBM決定等上兩三年。到了1979年的時候,在IBM眼中,此時的市場已經很明朗了,所以這個時候開始了這個計劃。從可行性分析到立項,再到正式開始投入研發,這中間大概消耗了大半年的時間,時間也差不多進入了1979年下半年。IBM的研發速度很快,但是為了要等候英特爾公司的新晶片和微軟公司的作業系統,不知不覺中又耽擱了一些時日,所以才在1981年的8月份才推出自己的產品。IBM先生,您看我這樣的分析對嗎?

IBM:簡直一派胡言。按照你的說法,我們白白浪費了兩三年的時間,就為了等待一個時機?難道我們不害怕蘋果搶先一步,在這段時間中佔領整個市場,而導致我們再也沒有機會進入嗎?

福爾摩斯:這種可能性也存在。但是無論等待時機的結果如何,可以使您立於不敗之地。如果蘋果真能在兩三年時間內佔領整個市場,那說明這塊市場實際上是很小的,想必你也不會感興趣。如果這塊市場真的很大,憑藉蘋果的實力,兩三年下來能開拓市場也有限,而這個時候您再進入也不晚。據我所知,在PC領域,兩到三年的時間恰好是一個試水期。

IBM:你這樣說,實在太抬舉我了。我想即便是任何一家公司也不敢如此託大,能保證在晚於對手幾年之後,還能保證擊敗對手。

福爾摩斯:不錯,確實存在這樣的隱患。但是這個隱患與貿然踏入PC市場相比,風險要小很多,尤其是對您這樣的大企業。那麼,像您這樣的大公司,什麼時候才是進入PC領域的最佳時機呢?那就是等其他小公司(蘋果)在這塊地盤上耕耘一段時間以後,您在憑藉著自己強大的科研實力、雄厚的財力以及一流的人才隊伍,可以毫不費勁地將地盤從這些小公司中奪取過來。對了,我想了起來,您這一招就叫“後發制人”,真是高明至極啊!

IBM:(沉默半響,忽而一陣狂笑)不錯,你很聰明。不過現在蘋果已經被我搞得只差一口氣了,將來PC還是我的天下……

福爾摩斯:(嘆了口氣)哎,雖然蓄謀對付蘋果,是你挑的頭,但真正幹掉蘋果的,卻還不是你。

IBM:不是我,那會是誰?

福爾摩斯:其實真正幹掉蘋果的是微軟,人家僅憑一款粗糙的作業系統,就統一了PC市場,將蘋果也挑落馬下,你憑什麼跟人家比。雖然您蓄意謀殺蘋果已久,但那個人真的不是你。

IBM:這……

福爾摩斯:好的,對你的問題到此為止。現在我們來看一看第二號嫌疑人微軟,是如何謀殺蘋果的……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