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引言:百年事業三更夢,萬里江山一局棋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一、詩句的出處及對地緣政治學的啟示

標題中的這兩句詩出自《醒世碑記》,相傳為清順治帝福臨所作。當然,相傳而已,並無確證。緊接這句之後是“禹開九州湯放桀,秦吞六國漢登基。古來多少英雄輩,南北山頭臥土泥”。像是順口溜,意思似乎與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相近。可比較“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兩位開國者都是在感慨他們之前的開國之君。但兩首詩的基調完全不同。毛澤東的詩更有帝王氣勢,意氣風發,抒發古代帝王豪傑“俱往矣”的豪邁,又表達“還看今朝”的自我期許。福臨(1638—1661)是清兵入關時的皇帝,但那時他才7歲,即位不到1年。大清朝的江山不是他打下的。與殘酷的征服者形象形成對比,福臨還是一個情種。民間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說:順治帝為情所傷,看破紅塵,把帝位傳給兒子玄燁(康熙帝),自己到五臺山出家了。這首詩表現了他悟道之後的清醒。在比較了先朝的帝王之後,福臨感嘆吾亦將“臥土泥”的無奈。“土泥”是生命的歸宿。古人一直知道,我們從土中來,將回土中去。例如,吳公子季札在他兒子的葬禮上說:“骨肉歸復於土,命也。”語出《禮記?檀弓》,是有關內容的較早的一個記載,時間在公元前515年。1067年,歐陽修祭奠他去世26年的朋友,作《祭石曼卿文》,對亡友有美好設想:“埋藏於地下者,意其不化為朽壤而為金玉之精。”卻“奈何荒煙野蔓,荊棘縱橫;風悽露下,走磷飛螢?”歐陽修知道:“此自古聖賢亦皆然兮,獨不見夫累累乎曠野與荒城?”曼卿,石延年字,北宋的一位武臣,詩文亦有名。石曼卿也是一位國際問題專家,他主張備戰,以抵抗契丹和西夏的侵擾。《聖經》也有歸於塵土的說法。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名叫亞當,又用亞當的肋骨造了夏娃。亞當沒有遵守上帝的吩咐,吃了夏娃摘給他的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耶和華上帝要懲罰他:“你必汗流滿面才得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仍要歸於塵土。”(《聖經?創世紀》三)然後,“耶和華上帝便打發他出伊甸園去,耕種他所自出之土。”據此,猶太人的祖先在那時似乎是農民,或者這是他們從兩河流域聽來的故事。這種無奈,以及懷古,是中國曆代詩人反覆吟詠的主題之一,影響了中國人的歷史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