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純粹的理念,混濁的經驗——政治哲學與歷史的遭遇

孔子為中國式“清議”傳統確定了上限:“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朱子為了避免惡意曲解,在註釋中補充了一條下限:“上無失政,則下無私議,非鉗其口使不敢言。”鑑於他本人就受到過“鉗其口使不敢言”的待遇,這個補充很有必要。雖然中國傳統思想在政治哲學方面不如在倫理學方面精密,但經驗性總結“論政熱情”仍然相當可靠。政治冷漠總是出現在兩個極端:其一是“墨索里尼永遠正確”的高壓統治,其二是“歷史終結之後”的平庸化社會。處士橫議、民氣洶湧恰好代表二者的中間狀況,這時“X國之命運”似乎多多少少懸而未決,人人都認為自己的微薄力量有可能影響歷史路徑的選擇。

納博科夫評論美國的俄羅斯流亡社群,稱他們的文化水準高於周圍的普通美國人。他們永遠爭論不完的話題是,(俄羅斯)一百多年爭取自由的光榮和悲慘鬥爭,以及應該如何和不應該如何。但他們的下一代對政治極其冷漠,看不出教育除了提高收入還能有什麼意義。自然,他們身邊的美國社會始終屬於巴位元[26]的精神後裔。收入豐厚的管子工和卡車司機用憐憫的目光打量大學教授,被俄國人稱為“知識分子”的特殊人物享受不到神聖的光環。

在這種國本已定的平庸社會中,沉默的保守主義深入全民,無孔不入,無比自信,足以將任何離經叛道者變成小丑。對“公共知識分子”(特別是革命者)而言,這比迫害更可怕,所以,托洛茨基才會說出布林什維克寧可受人憎恨也絕不受人嘲笑的話。相反,高壓統治下,官方保守主義鈸鼓齊鳴,貌似強大,卻更像是要塞部隊四面受敵,亟需尋找自信,只可惜不太成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