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天堂裡的異鄉人安·蘭德自由理念的非美淵源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一、永遠的試金石

“我們判斷某個國家是否真是個自由的國家,最可靠的辦法就是檢驗一下少數派享有安全的程度。”阿克頓勳爵如是說,“自由的摯友向來寥寥無幾,勝利全都歸功於少數人。他們依靠與從旁協助的人結成聯盟而獲勝,而這些人常常懷有和他們不同的目的。”人們太習慣將阿克頓視為英格蘭立憲自由的化身,常常忘記他自己就是一位天主教徒。立憲君主制的偉大傳統建立在(針對天主教徒的)1679年《排斥法案》和1701年《王位繼承法》的基礎上。每一位英國天主教徒都是從每年11月5日焚燒蓋伊·福克斯(Guy Fawkes)模擬像的兒童遊戲中學到第一堂政治課的。地道的英國人總是認為,各種自由(liberties)是各種特權(privileges)最貼切的近義詞。地道的少數派卻會認為,只有一種自由,那就是各種特權的夾縫。

根據這種定義,英國天主教徒遠遠稱不上自由最好的試金石。幾乎沒有幾個人類團體能跟猶太人競爭自由試金石的危險榮譽[6]。

歷史證明,這塊試金石相當可靠。英國猶太人的解放在克倫威爾時代實現,法國猶太人的解放在拿破崙時代實現,而俄羅斯帝國的猶太區變成了19世紀歐洲自由派心目中的反面圖騰,幾乎不下於沙皇本身。

1905年2月2日,安·蘭德(Ayn Rand, 1905—1982,原名為阿麗薩·濟諾維耶芙娜·羅森鮑姆)出生於聖彼得堡。她在俄羅斯猶太社群度過了童年和青年。一般來說,很少有人能在成年以後改變自己的價值觀和認同模式,安·蘭德也未能免俗。但歷史跟她開了一個小小的玩笑,將她和她的事業帶到了美國。蘭德的大部分著作在美國發表,以美式個人主義為標榜。她本人又有極為強烈的政治慾望,酷愛黨同伐異。即使在美國,政治活動家和公共知識分子安·蘭德的形象也經常遮蔽了思想家安·蘭德的意見。大多數中國批評家、支持者和反對者都將她納入美國政治思想史的光譜,放在羅斯巴德(Murray Rothbard, 1926—1995)的自由意志主義和戈德沃特(Barry Goldwater,1909—1998)的保守主義之間,用英美傳統解釋她的生平和學說。這種做法頗有郢書燕說的味道。其實,蘭德早在1936年的自傳草稿中就暴露了自己思想的“非美”性質:“地球上有那麼多的國家,我卻出生在最不適合一個狂熱的自由主義者生存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俄羅斯。”你能想象一個真正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會自稱“狂熱的自由主義者”嗎?狂熱的清教徒、狂熱的天主教徒、狂熱的民主派、狂熱的激進派、狂熱的共和主義者、狂熱的社會主義者、狂熱的種族主義者……都有可能,然而,狂熱的自由主義者,有沒有搞錯?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