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文學與口述歷史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導言

我是學歷史的,自小對文學也很有興趣,記得有一次在哥倫比亞大學章回小說討論會上,有一個美國學者列了一堆章回小說書目,大約有四十幾部一百多本,他說:“中國作品實在太多了,誰可能把那麼多的作品看完呢?”我舉手說:“我統統讀過了。”他不相信,反問我說:“你怎麼可能讀那麼多書?”我說我在中學讀書,沒有女同學同我談戀愛,也沒有球可打,更不會滑冰、跳迪斯科,沒辦法之下,只好看小說了。我對文學大概就止於對這些書的欣賞罷了,所以我只能算是欣賞文學的讀者而已,實在不夠資格以行家來談文學,尤其沒有資格談臺灣和香港等名作家的作品。我覺得臺灣近二十年的文學成就遠超過50年代或30年代的作家,可惜我因為太忙,對臺灣和香港的大批作家的作品看得太少。

其次說到口述歷史,口述歷史是我的本行,也是我在哥倫比亞大學用來吃飯的工作。

既然我與文學和口述歷史都有些關係,現在我就把個人的一點體驗與看法報告一下。

首先來談一談什麼叫口述歷史。

什麼叫口述歷史?

我寫過幾本口述歷史,加起來可能銷了一百多萬本,而且現在仍繼續出版。而什麼叫口述歷史呢?有人問我:“你的口述歷史是不是胡適先生講,你記,就成了?”“你怎麼能記那麼多呢?”另外,我寫李宗仁的口述歷史,他們也說:“你怎麼寫那麼多呢?”我的回答是:“口述歷史並不是一個人講一個人記的歷史,而是口述史料。”我替胡適之先生寫口述歷史,胡先生的口述只佔百分之五十,另外百分之五十要我自己找材料加以印證補充。寫李宗仁口述歷史更麻煩,因為李先生是軍人,他連寫封信都要找秘書,口述時也隨便講講,我必須細心地找資料去編、去寫、去考證,不明白的還要回頭和他再商討。而他是大司令官出身,他講的話習慣上就是命令,有疑問反問他時,他都說:“沒錯!沒錯!”我說:“大概有點錯吧。”他立刻又說:“沒錯!沒錯!”我想我以前在他部下當兵也只是個少尉,而他是上將,以一個少尉來指揮上將是很難的,所以我只好慢慢地想法子說服他,把一些不清楚的問題反覆問他,結果他說:“有書為證,沒問題!沒問題!”於是拿了一大堆書給我看,結果都是稗官野史一類的書,我說:“你們做司令官的,如果情報不正確的話,像臺兒莊等戰役就沒法打勝仗了;我們搞歷史、寫文章的也一樣,如果情報不正確也會鬧出笑話來,您剛剛說的這些‘情報’雖然有書為證,卻也可能是假情報。”他說:“有點道理,有點道理。”費了不少工夫,才慢慢地進入狀態。不過李宗仁的口述歷史,統計起來,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他口述,百分之八十五是我從圖書館、報紙等各方面資料補充與考證而成的。所以,所謂口述歷史並不是一個人講一個人寫就能完成的,而是口述部分只是其中史料的一部分而已。一般而言,大學者的口述史料大概有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六十,非學術人士的口述史料只有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二十左右。所以若問口述歷史與一般史料有何不同,大概可以這樣說:口述歷史是活的史料,其他史料是死無對證的,口述歷史可以慢慢談、慢慢問,可以加以補充改正,而其他歷史就不能如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