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十二章 城市·工業·工人階級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如今我們每人所吃的麵包,

都用蒸汽機和渦輪機烘烤;

也許有朝一日,麵包

將由機器塞進我們嘴裡。

特勞泰諾有兩個教堂墓地,

一是窮人的,一是富人的;

即使在陰曹地府裡,

窮鬼與富鬼也分成貴賤高低。

——《特勞泰諾週報》(Trautenau Wochenblatt )上的一首詩,1869年[1]

從前如果有人把富有手藝的工匠叫作工人,他會跟你反目……如今人們告訴工匠,工人是國內最高職銜,於是,工匠都說他們要做工人。

——梅爵士,1848年[2]

貧窮問題就像死亡、疾病、嚴冬以及其他自然現象問題。我不知道如何結束貧困。

——薩克雷,1848年[3]

1

如果說“新移民來到了工業和技術世界”,或說“工業和技術世界的新一代誕生了”,這話顯然都是對的,但都無法生動描繪出工業和技術世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

首先,這個世界與其說是由工廠、工廠主、無產階級組成的世界,倒不如說是一個被工業的巨大進步改造過的世界。工業遍地開花,城市拔地而起,變化翻天覆地。然而變化無論如何巨大,其本身都不足以成為衡量資本主義影響的尺度。1866年,波希米亞紡織中心賴興貝格[Reichenberg,今利貝雷茨(Liberec)]的產量,有一半是手工業工人用手搖出來的。當然,如今大部分產品都是從幾個大工廠生產出來的。從工業組織上來看,賴興貝格顯然不如蘭開夏先進。蘭開夏最後一批使用手搖紡織機的工匠,已於19世紀50年代轉至其他部門就業了。但我們如否認賴興貝格的紡織業是工業,這便有失偏頗。捷克蔗糖業在19世紀70年代早期蓬勃發展,在其巔峰時期,全國蔗糖廠裡僱用了4萬人。這個數字貌不驚人,但從甘蔗田面積的擴大便可看出新興蔗糖工業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從1853—1854年到1872—1873年間,波希米亞農村的蔗田面積增加了20多倍(從4800公頃增加到12.38萬公頃)。[4] 從1848—1854年,英國乘坐火車的人數幾乎增加一倍——從大約5800萬人次增加到大約1.08億人次——同時鐵路公司貨運收入也幾乎增加了兩倍半。這個數字比工業產品或公務旅行的準確百分比更能說明問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