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國制度的核心,是“封建”。
這裡說的封建,不是封建社會或封建主義,跟封建禮教或封建迷信更是兩回事。其實迷信跟封建毫不相干,禮教前面冠以封建二字也是亂點鴛鴦譜。封建,通俗地說就是“分封”,但叫“封建”更準確。因為不但要封,而且要建。封就是封邦,建就是建國。封和建,都是動詞。邦和國,是名詞。封邦建國,是動賓片語。這是本來意義上的“封建”。
先說“封”。
封就是“爵諸侯之土”。這是許慎的解釋,也是學界的共識。說白了,就是分封諸侯的時候,要給他一片領土,一個地盤,還要明確地劃出疆界。
這就得“封”。具體做法,是在邊境線上挖溝,叫“溝封”。挖出來的土,堆在兩邊高高隆起,叫“封土”。土堆上面還要再種樹,叫“封樹”。種樹主要是為了加固隆起的封土,防止坍塌,同時也更醒目。至於那條溝,也有多用。它是疆界,也是渠道,平時蓄水養樹,澇時可以排洪。
顯然,封的意義在“疆”,所以也叫“封疆”。封出來的政治實體,就叫“邦”。在古文字中,邦和封可以是同一個字,不過封是動詞,邦是名詞,相當於今天所謂“國家”,但又不能叫“國家”。因為在先秦,國是國,家是家,並不能混為一談。而且春秋以前的邦,包括宋、齊、魯、衛、晉、燕、楚等等,嚴格說來只有“半獨立主權”。成為“獨立主權國家”,要到戰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