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二十一章
8.1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譯】 孔子說:“泰伯,那可以說是最高德行了啊。三次讓出國君位置。老百姓真不知如何來稱讚他。”
【注】 《朱注》:泰伯,周太王之長子。
【記】 什麼是這“三讓”?為什麼讓?它有何價值和意義?歷代考證雖多,但真相很難清楚,因此只能純依字面解讀為“讓”。“讓”本是“禮”的一個重要特徵(見4.13章),而能多次出讓那“聖人之大寶曰位”的最高領導位置,當然極不容易,所以老百姓都不知道如何來說明、稱讚他。其實,這不過是遠古氏族制度的民主遺風的表現。中國古代文獻中關於避開“皇位”逃跑躲藏的故事便有多起,都有其真實的歷史背景,不像後代搶著要坐這“大寶”之位。因遠古氏族首領勤奮辛苦,無任何特權,倒的確是“為人民服務”的公僕。這就是為什麼對照後世現實,儒家把理想國、烏托邦放在“復三代之盛”上,反而具有了“民主”味道。
8.2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譯】 孔子說:“恭敬而不懂禮會疲勞;謹慎而不懂禮會懦弱;勇敢而不懂禮會動亂;直率而不懂禮會傷人。君子用深厚感情來對待親族,老百姓就會走向於仁;不遺棄老朋友,平民百姓間的人情就不會淡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