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傳體《大樹圖歌》中,王世襄曾有這樣一大段吟唱:
梧桐飄落葉,秋蟲情更痴。
背笠翻瓜蔓,提燈躡豆籬。
連朝貓撲鼠,為求好鬥絲。
子玉澄漿罐,梅峰彩窯池。
三秋勇無敵,我樂不可支。
燕都擅巧術,能使節令移。
瓦盎植蟲種,天寒乃蕃滋。
大地冬寂寂,清響出簾帷。
匏籠堪貯畜,促織與螽斯。
象齒鈐作扣,玳瑁鏤蟠螭。
火繪蔬針穎,物象鹹可施。
懷之入茶肆,炫彼養蟲兒。
在這裡,王世襄將老北京城秋鬥蟋蟀冬懷鳴蟲的風情披露無餘,若年輕讀者嫌古體詩過於凝練的話,不妨展讀已經收錄王世襄纂輯的《蟋蟀譜整合》及著述的《說葫蘆》或《中國葫蘆》這三部奇書中的“秋蟲篇”與“冬蟲篇”,因為這兩篇華章不僅可以看作是對以上古體詩的白話翻譯和補充,而且語言之生動清新、敘事之情趣盎然、記物之翔實細密,在區區所讀之散文名篇中鮮有出其右者。因此,筆者在撰述這一章內容時,簡直有一種無從著筆的窘迫感,生怕以自己習慣性的語言文字和記述方式破壞了王世襄老這兩篇美文的原有味道,但是一味摘錄則難免有偷懶之嫌,故此以下文字於實在有必要摘錄之外的敘述,還望讀者寬宥筆者將王世襄老原文點金成石之罪過了。
毫無疑問,王世襄把秋鬥冬懷之蟲當作是人來看待了,有時甚至比人還要金貴,因為他對這些蟲豸的愛護和尊重,要遠勝於對世人中那些狗苟蠅營之徒的態度。比如,對於常勝蛐蛐之氣概,王世襄心懷感嘆地說:“蛐蛐好勝,永遠有不可一世的氣概,沒有怯懦氣餒的時候,除非是戰敗了。尤其是好蛐蛐,多次克敵而竟敗下陣來,對此奇恥大辱,懊惱萬分,而心中還是不服,怨這怨那又無處發洩,頗似英雄末路,徒喚奈何,不由得發出非戰之罪的悲鳴。”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