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10 搜尋引擎火燒遍野

熱門小說推薦

競價排名油水多

搜尋引擎是除了入口網站之外的,被不少網際網路巨頭們盯住的另一塊肥肉,特別是在李彥宏的百度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之後,人們對搜尋引擎充滿了“遐想”,認為這是一個能夠掘金的最佳陣地。美國一個投資銀行的資料顯示,搜尋引擎市場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長,堪稱網路世界的“第四桶金”。

每一個領域的業務都有其固定的盈利點,對於搜尋引擎來說,競價排名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也是引擎關鍵詞廣告的主要形式之一,一般來說,企業會根據付費的多少來決定其排名的先後,這是對購買了同一關鍵詞的網站採取排名的一種策略。

競價排名的基本特點是按照點選數量來付費,廣告通常會出現在搜尋結果當中的靠前位置,假設沒有使用者點選的話,那麼將不會收取廣告費。在相同關鍵詞的廣告中,每次點選支付的價格最高的會排在第一位,其他的將會按照廣告主自己設定的廣告點選價格來決定廣告的排名位置。

在國內,最早推出競價排名的就是百度。應該說,這種按照推廣效果來付費的網路推廣方式,能夠讓企業以較小的投入獲得大量的潛在使用者,從而有效增加企業的銷售額,同時也就給搜尋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潤收益。李彥宏曾經對外公佈,競價排名佔百度收入80%左右。

自從百度上市,對中國網民來說。“今天,你百度了沒有?”或者“不懂就去百度一下”,已經成為口頭禪。這足以說明百度在人們心中的不可取代的地位。

然而,就在百度日漸成為中國網民上網不可不登的搜尋網站之時,一場現代版的“四面楚歌”上演了。

2008年11月,中央電視臺《新聞30分》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百度推出競價排名,但因為審查不嚴,讓一些騙子企業也上百度的廣告,廣大人民群眾因此而上當受騙。”接著,其他一些媒體也相繼發表了相關報道,稱百度的競價排名導致了“惡性競爭”。

百度競價排名的事情一曝光,大約10億人都同時得知了這個訊息,隨後百度的股票一路狂跌,僅僅三個交易日就跌去約38%,每股股票縮水67美元,百度的市值因此下降了1/3,李彥宏的身價也同比例下降了1/3。領導層尚如此,百度的員工遭受的損失更大,很多員工手裡的期權都變成了一堆沒有用處的廢紙。

百度受了這麼大的打擊,不單單是損失錢的問題,最關鍵的是無形價值——百度的品牌形象的流失。此外,百度被中央電視臺這種全國受眾性最高的媒體曝光,實際上是一種“恥辱”,身為百度人,誰都會覺得顏面掃地。

百度的競價排名是在2001年開始實行的,而且一度被人們稱為是“百度成名作”。百度成立之初主要是給新浪、網易、搜狐等中國國內大入口網站提供服務。時間一長,李彥宏覺得這種“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過,就積極謀求能讓百度崛起的新路。也就是在這時,競價排名在美國研製成功了,李彥宏借用了這種模式,又憑藉自己在技術方面的才能對其稍加改進,推出了百度式的競價排名。

百度的競價排名為什麼會吃香呢?

2000年,一大批網際網路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了,網站建立後,首先要做的是“知名度”,因為有流量才能賺錢,此時搜尋引擎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可以將這些小網站逐漸地推廣出去,讓這些小網站變成知名的大網站。

道理很簡單,上網的人可能原本不知道某一家網站,但在搜尋引擎上搜索的時候,也許就能看到這家網站的相關資料,時間長了,這家網站就會被人們記住,而被網民看久了的網站,就會排到前面去。搜尋引擎對一些尚未知名的網站來說,無異於“提款機”。

當時有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專門為一些遊戲玩家提供外掛軟體下載。那家公司的負責人說,透過百度的搜尋,到他們網站下載軟體的人數每天可以達到2萬人,有時甚至達到3萬人,依靠這樣的訪問量讓他們每個月賺取了不菲的廣告費。

此外,中國城市地理網開始建立的時候,也是靠著百度帶來的訪問客戶支撐門面的,從起初的幾百人逐漸增加到了幾千人、幾萬人。據網站的負責人表示,百度確實給他們帶來了效益,網站能不能維持下去,全仰仗透過百度而來的大量網民。

以上這兩家都是小型的網際網路公司,一年的收入有限,因此也沒有付給百度廣告費。而有一些網站為了擴大自己的知名度,不惜花重金來買百度的廣告,希望在競價排名中佔有一定的地位。根據報道,全民醫藥網買了百度差不多半年的廣告,花了將近10萬元人民幣。

雖然百度的競價排名被“曝了光”,引發了人們對其商業道德的一連串討論,然而從側面也透露出搜尋引擎領域所隱藏的巨大價值,於是一些網際網路巨頭開始朝著這塊陣地徐徐前進了。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