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成為行業的領頭羊,不可避免地會成為別人爭相模仿並意欲超越的物件,因為在搜尋市場上,誰都想成為NO.1,一旦超越了百度,就等於發掘了一座礦藏豐富的“金山”。
2005年,隨著中國網際網路市場中搜索業務的興起,馬化騰也不由得關注起這個市場。他敏銳地意識到,假設一個入口網站只能夠提供資訊,將使用者當成單純的被動接受者,而不能利用搜索來實現主動收集和被動接受之間的互動的話,這個入口網站很難繼續生存下去,也是一個殘缺不全的門戶。
2005年2月4日,馬化騰和美國的谷歌達成了戰略合作計劃,之所以建立這次合作,是為了幫助騰訊在搜尋領域積累經驗,畢竟騰訊在即時通訊領域的長處還難以在搜尋領域發揮作用。在和谷歌達成合作的同一天,騰訊開始為它的新戰略伙伴提供谷歌的網頁搜尋服務,此外,騰訊還幫助谷歌實現網際網路廣告和搜尋引擎技術的結合。很快,谷歌的網頁搜尋板塊就融入到了騰訊的網際網路服務中,其中包括了QQ的客戶端、騰訊網等。在這種合作之下,騰訊使用者能夠在很多騰訊的產品中找到谷歌的服務入口。
在跟谷歌合作之後,馬化騰開始著手下一步計劃,那就是幫助使用者訂製能夠滿足他們自身需求的線上生活模式,而對於搜尋,馬化騰的定位是“資訊傳遞與知識獲取”,用來滿足使用者最基本的需求,而這個需求的鏈條上,“搜尋”就是最重要的一環,起到了連結的關鍵作用。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馬化騰開始向搜尋領域全速挺進。2006年3月2日,騰訊正式推出了搜尋網站搜搜網,開始獨立承攬搜尋業務,專注為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和豐富的網際網路應用服務。因此騰訊對搜搜的介紹是:與時下幾個知名搜尋引擎相比,搜搜網更加專注於滿足使用者,尤其是年輕網民的實際需求。
搜搜網是一個包羅永珍的搜尋網站,它不僅具有網頁、圖片、新聞、論壇、音樂等功能,還將自家的QQ群組和QQ空間也一併融入進去,讓使用者在使用的時候可以一次性地搜出,另外搜搜還有一個很獨特的功能,那就是能夠進行“綜合搜尋”:憑藉搜搜網的資訊整合能力,一次性地搜出與使用者鍵入的關鍵詞相關的所有網頁、圖片和音樂等資訊,讓使用者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想要的內容。從這個角度來看,搜搜的上線帶給搜尋市場一種全新的改變,並帶動起一種充滿娛樂味道和生活氣息的現代IT精神。
和往常一樣,馬化騰的複製依然帶有創新色彩,所以搜搜具有了差異化的競爭能力,它能夠更容易滿足年輕網民的實際需求這一點,是其他的搜尋引擎暫時還做不到的。
作為搜尋界王者的百度,不能忽視騰訊的存在,畢竟騰訊的註冊使用者達幾億人,稍稍一放鬆,便會出現“億萬大軍”戰百度的局面。另外,百度一直以來的競爭對手谷歌,無時無刻不在覬覦百度的領地,在2006年以前,谷歌為了在“大局”上有優勢,研發出了“Gmail”,接著又亮出了“Gtalk”,正式進入即時通訊領域。從表面上來看,谷歌的功能確實很多,但是不免有些煩瑣,結果沒能在某個領域中成為佼佼者,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
在馬化騰看來,百度的發展方向應該會和谷歌類似,也一定會推出自己的即時通訊。因為馬化騰能夠清晰地感覺到,百度已經朝著IM軟體領域整裝待發了。
眾所周知,百度的社群依託於“百度知道”和“百度貼吧”,這樣的“粘性”社群為百度帶來了眾多的使用者。有人認為,“百度空間”的開放,目的在於進軍“我的空間”,而QQ已然是這一領域目前最大的“提供商”。這樣事態就清晰了:百度的槍口對準的就是騰訊。
在一些專業人士看來,百度的路線是首先開通社群服務、部落格,隨後就推出即時通訊,進入新聞社群,走一個以搜尋為基礎,多樣產品共存的金光大道。騰訊走的路線與百度的大同小異,它是以QQ為基礎,進而推出相關的QQ遊戲,QQ空間等,接著憑藉QQ的廣泛性進入電子商務領域,然後進軍搜尋市場。
起初百度和騰訊是沒有爭端的。可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競爭也被提上了日程。就算百度不進入即時通訊領域,騰訊也會為了整合社群資源而進入搜尋。馬化騰曾表示,QQ使得更多的人聯絡在了一起,而且隨著QQ增值服務的增多,需要一種有效的手段將其整合,而這一手段就是搜尋。說來說去,還是要到搜尋市場上去“奪食”。當然,這是企業發展的趨勢,也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百度靠著搜尋將自己的勢力圈逐一擴大,已經漸漸滲透到了各個領域,而騰訊在QQ的支援下,也可以從一個社群跳到另一個社群,達到了“無孔不入”的境界。這樣一來,百度和騰訊之間的碰撞也就在所難免了。不過,在搜尋引擎這塊市場上,還有另外一群虎視眈眈的狼群在悄然逼近。
一場混戰即將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