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企鵝可是土豪命
“移動夢網”是塊寶
在領著騰訊掘金的道路上,馬化騰既扮演著探險者的角色,也是一個受惠者——有些業務是他憑著企業家的敏銳嗅覺尋找到的,而有些業務則是機遇的恩賜。在企鵝帝國的成長史上,得益於時代的恩賜屢見不鮮,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便是“移動夢網”。
移動夢網是什麼?在說它之前,不得不提一下SP。SP是Service Provider,也就是“服務提供商”的英文縮寫,指的是移動網際網路服務內容應用服務的直接提供者,負責根據使用者的要求開發和提供適合手機使用者使用的服務。
顧名思義,SP業務就是移動增值業務。如果從企業業務開展的角度劃分的話,SP基本上能夠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門戶型SP,由入口網站提供的簡訊服務,主要是一些入口網站,其簡訊服務的內容基本上囊括了鈴聲、圖片、新聞、遊戲等;第二類是專業型SP,主要以簡訊作為主業的公司,提供的服務品種和門戶型SP大致相當,然而如果從具體的業務來看,專業型SP的優勢在於不斷創新的技術和創意性服務。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型別的SP,那就是專項型SP,騰訊做的就是這一類。和其他傳統的簡訊服務商不同,騰訊沒有常見的圖片、鈴聲、遊戲等業務,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自己具有優勢的QQ衍生簡訊服務上。那時候,微信還沒有出現,所以簡訊業務依然是運營商的主營業務之一。
在2000年4月,騰訊QQ的註冊使用者突破了500萬大關,同年5月,同時線上人數超過10萬人,到了6月,註冊人數已經超過了千萬。
2000年8月,許多入口網站繼續被網際網路寒冬所摧殘,還沒有從網路股的泡沫破滅中緩過勁兒來。可偏偏就是在同行們集體哀號不斷的時候,馬化騰和廣東移動草簽了合作協議,透過網路與中國移動的互通,讓QQ使用者可以和廣東地區的移動使用者透過移動QQ和手機簡訊,實現隨時隨地進行資訊溝通的可能。
2001年4月,中國移動決定跟SP們真正結算收入時,馬化騰已經積累了大半年的經驗,而“移動夢網創業計劃”拯救了他和他的小企鵝。在和很多內容服務商的競爭中,馬化騰憑藉著“移動QQ”馬上佔據了一席之地。
“移動QQ”服務的功能,充分利用了行動通訊運營公司的GSM、SMS和WAP系統跟騰訊的QQ系統互聯,讓行動電話使用者能夠直接和QQ使用者進行簡訊交流。可以說,“移動QQ”是網際網路發展史中首個3G產品。當時,移動夢網透過手機代收費的“二八分賬”協議(運營商二成、SP八成),為廣大使用者提供了一種新的社交便利。
馬化騰能夠將移動QQ發展起來,不光是因為行動通訊產業的不斷髮展,也得益於廣東省的富饒和良好的收費機制。
2001年,在馬化騰的積極努力下,騰訊已經和全國所有省市的運營商建立了合作關係。為此馬化騰說過,他們的第一個贏利方式就是依靠無線增值業務,其中主要是移動QQ,由於當時移動夢網還沒有出來,所以他們在夢網出現之前一直在努力做。
其實,在中國移動最初推出“移動夢網”服務時,它也沒有想到這項創新性的手機網際網路服務居然挽救了一批網際網路公司。2001年底的時候,已經有超過500家無線應用服務提供商加入進來。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網際網路的第一桶金就是基於“移動夢網”的SP業務。
從2002年1月到3月,搜狐依靠簡訊收入讓自己的業務收入從10萬元飆升到100萬元,讓他們在上市之後看到了盈利的曙光。因為當時“網際網路免費”的概念深入中國網民的心中,所以想從網際網路資訊、郵箱、搜尋獲得收入基本上是痴心妄想。除了搜狐之外,新浪、網易也在幹著同樣的事。
從推出移動QQ的第一天開始,馬化騰就開始著手研究,不斷地改進該服務的使用者體驗。2002年11月,在第三屆“西湖論劍”大會上,馬化騰在回答移動QQ的發展前景時,說了這樣一段話:“騰訊公司剛剛和中國移動公司同步推出了彩信服務,可以把彩色、動感的QQ形象傳送到手機上,以後騰訊公司還將繼續推出更加富有特色的服務,使得手機就是電腦,溝通方式更加多樣化。可以看出,在簡訊與移動QQ業務上,騰訊成了移動夢網的骨幹力量,在移動夢網中的份額最高時佔到7成。”
2003年,馬化騰認為從無線業務發展的情況來看,騰訊在無線業務和增值服務上面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因此他透過不斷地摸索和改善,在無線業務方面擁有了通訊類、娛樂下載類、交友類以及遊戲類等五大類二十多種業務。後來,隨著“動感地帶”品牌的推出,馬化騰的無線資料業務又找到了新的方向。
由於無線增值業務發展還有待規範,另外加上運營商的控制比較明顯,所以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行業風險,馬化騰曾經一度有意壓制過無線業務的發展。從2004年開始,電信運營商針對無線增值業務領域中的各種不規範行為,加大了監管力度,也豐富了監管手段,各大網際網路企業受到了不小影響。馬化騰在和中國電信運營商合作時,由於他是沒有什麼話語權的“乙方”,所以很多事情也決定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地和運營商進行溝通。
透過一段時間的接觸,馬化騰終於發現SP是個“強莊遊戲”,只要對方限制自己,就別想從中獲得太多的利益。儘管馬化騰並沒有放棄無線增值業務,然而他漸漸地將騰訊的業務重心從這個領域中傾斜出來,從這種純粹的SP定位中擺脫出來。
無論跟通訊運營商的合作是否愉快,移動QQ畢竟為馬化騰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甚至在很長的一段時期佔了整個公司盈利收入的一半左右,而中國移動利用移動QQ也提升了它的資料增值業務。不過,隨著中國移動向“移動資訊專家”轉型,他們開發出了飛信業務,並在2006年間讓這項技術逐漸成熟。
雖然飛信被中國移動這個“土豪”開發出來,但是他們面對的是缺少使用者的尷尬,所以中國移動希望能夠讓飛信和移動QQ的幾百萬使用者實現互聯互通。不過,這個提議對馬化騰來說可不是什麼好訊息,這時候騰訊QQ已經佔據移動IM市場60%的份額,自然不願意和別人分享他們的700萬的QQ使用者。
不過讓一些業內人士感到意外的是,2006年12月29日,在中國移動即將終止和所有從事無線IM業務的SP合作的最後一天,騰訊忽然在香港宣佈:即將和中國移動合作開發飛信QQ,並將他們的移動QQ使用者過渡到飛信平臺。自然,騰訊和中國移動的相關協議也將延長半年的時間。
2008年,飛信QQ使用者終於超過了千萬人,中國移動為了繼續保持使用者增長和服務體驗,繼續跟騰訊合作。不過隨著飛信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中國移動對移動IM的收入必然會生出越來越強烈的掌控慾望和能力,所以騰訊也及時地調整策略,儘量避免和中國移動這樣的通訊巨頭搶奪IM收入,而是開拓其他延伸出的收入。沒過幾年,一個叫“微信”的東西誕生之後,立即在通訊行業引起了巨大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