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春節,對於很多人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對一些奇虎360的老員工而言,這個春節註定讓他們難以忘記。就在這一年的大年三十,騰訊以QQ升級的方式,在使用者電腦後臺預設捆綁安裝了“QQ醫生”(一款安全防護軟體)。
對於騰訊開發安全類軟體,其實奇虎360的高層並不覺得意外,因為馬化騰已經帶著他的團隊將業務的觸角延伸到了網際網路中的各個角落,只不過QQ醫生的出現讓奇虎360覺得實在太快了一些。儘管這個時候的奇虎360依靠免費安全模式重塑了防毒軟體行業的規則,然而和騰訊相比,奇虎360毫無疑問是一個剛起步的小公司。
2010年1月,騰訊的市值已經超過了400億美元,甚至一度超過了雅虎和eBay的市值,成為了僅次於谷歌的全球網路股第二名,收入超過幾百億人民幣,擁有6億使用者和中國最大的客戶端產品。相比之下,奇虎360不僅沒有上市,連員工也只有幾百名,辦公地點是在北京四惠橋一個租借的院子裡。奇虎360像當年的騰訊一樣,正在一步步艱難地打拼著。
本來這件事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可是在2010年5月的時候,QQ醫生忽然改名為“QQ電腦管家”,無論是產品功能還是服務內容,都和“360安全衛士”很相似。到了當年9月中秋節期間,騰訊再度發動第三輪攻勢,在二三線城市中預設使用者捆綁安裝“QQ電腦管家”。
馬化騰的這個招數很不簡單,讓QQ電腦管家和QQ捆綁絕對是一招必殺絕技,效果十分明顯。奇虎360也知道,騰訊的“QQ農場”取代了全民的“開心偷菜”,“QQ棋牌”取代了“聯眾棋牌”,那麼自己也將會遭到類似的命運嗎?
9月27日,奇虎360釋出“隱私保護器”,用以監控IM軟體是否侵犯使用者隱私,結果顯示,QQ涉嫌侵犯使用者隱私,騰訊否認並反指360瀏覽器涉嫌不正當推廣。
為了生存和自保,奇虎360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好不容易搶來的市場份額被騰訊奪走,於是他們決定開發一款騰訊難以複製的產品。當年9月底,奇虎360公司又推出了“扣扣保鏢”,主打口號就是“反捆綁”和“過濾QQ廣告”。這款軟體的最大價值就是,能夠讓使用者任意選擇是否要過濾QQ廣告。
這個招數放出之後,奇虎360就嚴重觸及了騰訊商業模式的根基。於是到了11月3日,騰訊官方馬上釋出了著名的《致廣大QQ使用者的一封信》,信中的內容十分簡單:要麼使用360軟體解除安裝QQ,要麼保留QQ刪除360軟體。至此,這場從默默對抗演變為正面衝突的“3Q大戰”發展到了白熱化階段。
在殘酷的“二選一”之下,很多使用者被迫刪除了360軟體,因為在他們看來,防毒軟體有很多,但是即時通訊軟體只有QQ用得最順手、最習慣。
在騰訊“二選一”推出的一天之內,360安全衛士遭使用者解除安裝20%。當時的情況是,360安全衛士裝機量差不多達到了2億,這意味著在一夜之間就有4000萬用戶解除安裝了曾經保護他們電腦的360安全衛士。顯而易見,此時的小企鵝能量非凡,擁有著相當強悍的話語權,所以殺得奇虎360節節敗退。不過,還是有一些使用者喊出了“360保護我的電腦無數次,這次換我來保護你”這樣具有號召性的口號。不過,奇虎360終歸力量弱小,在當年的11月4日做出了讓步,透過彈窗宣佈召回扣扣保鏢軟體。11月21日,工信部正式介入“3Q大戰”,在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的調解下,兩家公司分別向社會公開致歉,並宣佈恢復了QQ和360安全衛士的軟體相容。
對於奇虎360這一類的創業小公司,騰訊就像一座“不周山”,在你前進的道路上遲早會遇它,躲是不可能躲掉的,除非你從這個遊戲中退出。憑藉著龐大的使用者群作為根基,馬化騰可以開發很多軟體推銷給使用者,也就有了“捆綁”——這個網際網路產品中司空見慣的行為。
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馬化騰今天的這種隨心所欲也是當初苦熬了多少次磨難換來的。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其自身的規模只要成長到一定程度,必定會下意識地衍生出某些商業行為,這原本就是無可厚非的。
其實,“對簿公堂”也是“3Q大戰”的一個階段。
2010年10月14日,騰訊就隱私保護器侵權起訴奇虎360不正當競爭。2011年4月,法院判決奇虎360敗訴,並賠償騰訊40萬元;2011年6月,騰訊就“扣扣保鏢”起訴奇虎360,法院判決奇虎360敗訴,賠償騰訊500萬元;2011年10月,奇虎360起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結果仍是敗訴,並承擔全部訴訟費用。
網際網路領域的首個典型紛爭案例,在歷經4年之後終於落下了帷幕。不過,這3場訴訟案並沒有在人們的內心消失,因為它是一場引發了行業、使用者和法律界普遍關注的事件,從客觀上來看,它促進了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創新生態的構建和營造,也大力推動了中國市場經濟的開放和競爭,甚至可能改變了中國創業者的生存環境。
有業內人士認為,“3Q大戰”的過程其實比結果重要多了。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爭鬥中,奇虎360為了生存進行抗爭,或許也可以看成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的一種挑戰,如果沒有奇虎360與騰訊的正面對抗,那麼馬化騰可能將繼續“模仿+捆綁”的運作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使用者的感受。好在,騰訊透過“3Q大戰”聽到了使用者的訴求,及時調整了原有的商業策略。
從這個角度來看,“3Q大戰”所帶來的公平競爭、促進網際網路迴歸創新本質,依然是充滿積極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