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卷 曉寺 第十八章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本多借助留在曼谷的那團可愛的迷,輕易迴歸了使他年輕時煩惱的唯識論,迴歸了那雄偉的大迦藍般的大乘佛教體系。

儘管如此,“唯識”也是一座令人頭暈目眩的崇高智慧的宗教殿堂,它以最為周詳精密的理論,克服了佛教否定“我”與“魂”,圍繞輪迴轉世“主體”的理論的困難。那繁冗無比的哲學成就就像曼谷的曉寺,在充滿拂曉涼風和微光的幽玄裡,洞穿了清晨淡藍的蒼穹。

正是“唯識”最終解決了幾個世紀都未能解決的輪迴與無我的矛盾。是什麼輪迴於生死之間,或往生淨土呢?究竟是什麼呢?

其實最早使用“唯識”一詞的是印度的無著。無著的生平,從他的名字在6世紀經過《金剛仙論》傳到中國以來,就已帶有傳說的性質。唯識說起源於大乘《阿毗達摩經》,如下面所述,《阿毗達摩經》的一個偈構成了唯識論最重要的核心。無著以其主要著作《攝大乘論》將它系統化了。順便說明一下,“阿毗達摩”是經、律、論三藏中意味著“論”的梵語,所以《大乘阿毗達摩經》等於《大乘論經》。

我們平常是以所謂“六感”的精神作用而生活的,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唯識論創立了第七識——未那識,它包含了自我、個人的自我意識的一切。然而唯識沒有就此止步,進一步設想了“阿賴耶識”的終極之識。如同其漢譯“藏”那樣,是包藏著存在世界的一切種子的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