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41章 經濟特區

熱門小說推薦

<!--go-->

琴音、陳倩她們還在趕往經濟特區的路上。早前已經抵達經濟特區的楊韻,憑藉大學畢業的文化、出眾的形象和流利的外語,很快便被特區的一個工業區吸納,眼前正在參加一個幹部職工會議。會議在南粵高官的主持下,宣佈經濟特區正式成立。

實際上,經濟特區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建設了,只是原先叫做“出口特區”。楊韻等較高學歷的人越來越多聚集到特區後,認為叫“出口特區”不夠確切,這個特區不但創辦出口工業,而且還要搞房地產、旅遊和其他經濟事業,應當改稱“經濟特區”。令楊韻等一批特區“開荒牛”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建議不但得到南粵高官的肯定和採納,而且受到偉人的明確肯定。偉人說,“我說名字叫經濟特區,搞政治特區就不好了。”經濟特區的名稱,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主持會議的南粵高官說,建設經濟特區,是國家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是對國家以往的歷程作出深刻總結和對外開放理論的創造。人類歷史是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歷史。當前世界發展一日千里的時代,國家只有吸收一切文明成果,借鑑他國成功的經驗,才能加速經濟的發展,趕上新時代。世界上已經有八十多個國家建立了五百多個出口加工區和自由貿易區,偉人非凡的遠見卓識是國家也要建立經濟特區,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區。

楊韻習慣了北方的平淡農村的生活,最喜歡這種帶著冒險意識和精神的經濟特區的工作。聽著主持人慷慨激昂的語言,楊韻心中熱血沸騰,覺得明天已經來到一樣,人生充滿一片生機。

會議結束後,領導安排楊韻作為新的工業區的代表,接待一名從香港到內地來投資的老闆。香港投資老闆尚未到達,楊韻一邊準備著茶水,一邊琢磨著如何與即將相見的香港投資老闆打交道。

由於楊韻會說外語,而一些外來的投資老闆說的正是外語,所以楊韻接待的外來商人也有好幾批人了。楊韻所在的特區是一個企業自籌資金、自承風險開發的地區,走的是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道路,帶有很高的風險性。楊韻接待的那些外商,雖然都懷著開發特區、發財富裕的夢想而來,但最後都持觀望態度,不敢貿然投資,一句“下次再來看看”的打發性語言,楊韻早聽習慣了,也知道了其中的進退自如的含義。

楊韻正在深思之中,忽然廠門外傳來小汽車的剎車聲。楊韻急忙跑出門外來看是不是香港投資老闆來了,隨著車門推開,一個打扮時尚的中年女人走下車來。楊韻上前,禮貌地問道:“請問您是否就是來洽談投資的陳倩陳女士?”

陳倩點了點頭。沒錯,陳倩和琴音到了經濟特區了。

琴音下車後,走到陳倩身邊,輕輕地拉了一下陳倩的手提袋,陳倩看了琴音一眼,會意地朝琴音拋去一個讚許的笑,順手將挑重擔袋遞給琴音。琴音接過袋子,挽在手上。

楊韻側眼瞟見了琴音,覺得眼熟,定睛一看,驚喜交集地叫出聲來:“琴音!”琴音被楊韻的叫聲猛然嚇了一跳,一看是楊韻,驚喜的表情溢於言表。兩個女孩緊緊地抱在一起,好一陣子,琴音才緩過神來:“你換了一身衣服,我差點沒認出來。”“我負責接待,當然要穿好一點才配得上你們的眼睛不是?”楊韻笑道。陳倩在一邊露出羨慕的神色:“你們年輕人可真有趣,就像天生的姐妹一樣。”

來到了接待室,楊韻又是倒茶水,又是問琴音近況的,琴音便將兩人分別後的事情點點滴滴地複述了一遍。這哪是與香港投資老闆陳倩的洽談呀?倒像是楊韻與琴音的見面談話會。陳倩也不責怪,靜靜地聽著,看著,不時地還插上一兩句家常話。

與琴音談得差不多了,楊韻開始與陳倩交流。楊韻問陳倩回到省城住得習慣不,吃得習慣不,大街小巷有什麼變化不,等等。然後又扯到省城的美髮、服飾、飲食、化妝品之類的。陳倩、琴音、楊韻就這樣嘮叨著,話題還扯到外國人、外語,絲毫沒有談專案的事情。

講完了省城,又講經濟特區。楊韻介紹說,經濟特區先行開發了一片荒坡為工業區,興建了一批工業基地和生活服務設施,開通了國際通訊和直通香港的客貨運碼頭。陳倩一邊聽著,一邊露出微笑。

講完了經濟特區,再講新開發的工業區。楊韻滿懷信心地介紹說,我們工業區雖然剛剛建成,但是起點很高。工業區要引進的,產業以工業為主,資金以外資為主,產品以外銷為主。還有,來料加工的、補償貿易的、技術落後的、環境汙染的、佔用國家出口配額的專案概不引進。

“哇!你們工業區挺挑剔的哦。”陳倩說道。

“當然,這樣才有利於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楊韻淡淡地答道。

末了,楊韻挽留陳倩、琴音一起吃晚餐。晚餐設在工業區的職工飯堂,在熱鬧的飯堂一角,臨時圍成一個相對清靜之處,便是他們一行人的餐廳。席間,琴音說,楊韻會外語、不貪財,提示陳倩原先說的要找幫手的事情。陳倩似乎沒有聽見一樣,不動聲色。

晚飯後,楊韻帶著陳倩、琴音,迎著暮色和工業區的點點燈光,在工業區周圍散步。大海的味道隨風飄來,撲進她們的鼻子。琴音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清新的感覺。

陳倩心情似乎很好,不斷地稱讚琴音資質好,雖然沒有讀過什麼書,但是很有靈性和悟性,剛剛跟著自己沒幾天呢,下車的時候竟然會主動過來提袋子了。楊韻也不斷地附和著,說琴音確實不錯,從山區出來,見識一點都不比城裡人差,很有善心,也容易溝通和相處。琴音聽著陳倩和楊韻的讚美,一時無言以對,心裡充滿了喜悅感和自豪感。

兜了很大一個圈子,楊韻說,順便帶你們去住宿的地方。

其實住宿的地方離晚餐的地方也不遠,兩者之間隔樓相望。楊韻指著前面還比較簡陋的樓房,說:“那就是我們住宿的地方。”陳倩說:“想不到工業區這麼快就建成了食宿一條龍的大樓。”楊韻不好意思地說:“簡陋是簡陋了些,與你們香港是沒得比。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這一片區域將發展成為一座很有特色的現代化工業小城。哦,不,是大城市。”逗得陳倩哈哈大笑起來。

每人一間房,琴音住進了工業區安排的房間。

夜深人靜的時候,琴音回憶起白天的所見所聞,不由得為楊韻和陳倩都擔心起來。楊韻作為工業區方面的代表,與香港來的投資老闆陳倩,自始至終都沒有談專案投資的事情,只是談些生活方面的瑣事,看來她今天是要白忙活了。陳倩呢?晚餐的時候,明明暗示楊韻會外語、不貪財,她卻好像沒聽見一樣,不以為然的樣子,加上散步的時候一味地贊琴音,絲毫沒有稱讚楊韻,看來她對楊韻也許沒有什麼好感。

琴音一個人在房間裡,自言自語地責罵楊韻:“投資的事泡湯了,當陳倩助手的事也泡湯了,楊韻呀楊韻,虧你還是上過大學的人,怎麼連陳倩你都不能招呼好呢?”<!--over-->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