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8章 公社來了大領導

熱門小說推薦

琴音正在小山村趕往公社廣播站的路上。

此時此刻,公社所在的臨江縣的上級大江地委正在開會,主題是傳達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謀劃儘快改變山區社會落後狀況的問題。

地委領導和各縣領導大約20人圍坐在一個橢圓形的大桌子上,正在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反思過去多年的得失,探索如何在溫飽和小康的征程中,在全國先走一步,探索一條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人民溫飽和小康的道路。

簡陋的會議室裡,大家都在探討一個問題:如何儘快使人民群眾擺脫貧困,實現溫飽。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國家都解放三十年了,世界大國都在搞經濟建設,發展很快。我們要以近代以來落後捱打的歷史為鑑,不能走歷史老路,不能自甘沉淪。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國家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儘快實施經濟發展戰略。

地委高官鍾貴傳達中央和省委精神:“中央要求我們廣南省,要在全國解決溫飽和實現小康戰略中,在沒有任何經驗和先例可以學習和借鑑的情況下,摸著石頭過河,為全國解決溫飽問題和實現小康打先鋒,探索出一條新的道路來。”

接著,鍾貴又率先發言:“中央、省委要求我們大江地區開風氣之先,在全國先行一步,率先實施溫飽和小康戰略。這是中央和省委對我們的希望,也是大江地區的光榮。”

鍾貴端起桌子上的杯子,喝了口茶,繼續說道:“中央和省委都告訴我們,國家目前還比較窮,沒有什麼資金給我們。要依靠我們自己去殺出一條血路來!”

掌聲響起來。

臨江縣高官辛獻發言,辛獻說:“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縣委就已經意識到,作為一縣領導,負有改變山區長期貧窮落後的責任。我們也明白,在經濟發展方面,我們臨江縣要敢為人先,要大膽、主動、積極,要做探路者。”

辛獻頓了頓,補充說:我預感到,我們祖國即將迎來偉大的轉折。很多工作對於我們來說,是全新的工作,大家都欠缺經驗。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想著人民,多向人民問策,我們一定能夠做好將來的工作。既然我們擔負先行一步的重任,那麼,就更加需要面對新形勢、新挑戰的勇氣。我們要為大江地區的發展探路,為廣南省探路,甚至為全中國探路。

鍾貴十分讚賞辛獻的表態。在會議快結束時,鍾貴、辛獻商量著:目前要緊的是山區,那裡人最多,生活最貧困,思想相對保守,改變現狀的願望也迫切,因此,要到山區去調研,要幫助山區的幹部群眾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儘快開啟山門。

他們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琴音所在的公社。實際上,鍾貴在前一天便想到山區看看了,相關檔案也已經發給了辛獻,只是沒有指明哪個山區而已。而辛獻在前一天接到通知,便打算好了去向,通知也已經轉發到公社。

公社接到地區和縣裡的通知,馬不停蹄,連夜準備接待工作。連忙通知相關人員馬上到位。以前,山區的公社很少有大領導到來,沒有多少接待經驗。但基本的警衛、通訊報道、食宿安排等工作還是想到的,趕緊安排。

琴音便是負責宣傳報道的。她回到廣播站後,想到報道的是比公社的官都要大的領導,莫名其妙地,心裡不免緊張起來。

第二天一大早,從臨江縣城開來的汽車便駛進了公社地界。鍾貴、辛獻各自帶了一個秘書,輕車簡從,風塵僕僕地來了。公社早已安排了警衛人員十餘人,很早便在進入公社的必經之路等候。汽車駛來了,進入兩排警衛的中間時突然停了下來。車門開啟,鍾貴、辛獻走下車來,早已經等候多時的公社領導急忙迎上前去。

鍾貴得知迎上來的人就是公社領導的時候,將他叫到一邊,悄悄地訓起話來:“我們來的,是地區和縣裡的決策者,我們需要與群眾見面。你們公社倒好,派出警衛,兩邊一站,擋住群眾。這樣做,難道不是脫離群眾麼?”

公社領導剛想解釋什麼,辛獻在一邊接著說:“我知道你是為我們的安全著想。但我們是共產黨員,本身也是人民。真正的警衛是人民。人民才是銅牆鐵壁。在自己的人民中走來走去,那是最保險的,還需要警衛嗎?”

公社領導趕忙讓警衛們撤走。

琴音左手拿著筆記本,右手提著鋼筆,原先隔著警衛觀察領導的一言一行,不時地記錄著什麼,警衛撤走了,她便成為直接面對領導的其中一員。心裡又緊張起來。

在那些圍觀的人中,只有琴音在紙筆記錄,顯得與眾不同。

鍾貴、辛獻向著圍觀的人們微笑著,鍾貴提高嗓子說:“鄉親們!聽說你們冒著很大風險,偷偷地搞了分田到戶,上面有人來檢查,就恢復生產隊,檢查的人走了,你們又各幹各的。是這樣嗎?”

人群裡爆發出一陣陣笑聲。沒有人敢回答。

鍾貴、辛獻都將目光停留在與眾不同的琴音身上。都說看起來單純的姑娘不會騙人,辛獻笑著說:“這位記錄的姑娘,你說說看,真的嗎?”

琴音左右看了看,只有自己是記錄的姑娘,況且,領導和周圍群眾都正用期待的眼光看著自己。

“是!”乾脆利落的女高音,琴音應道。

周圍頓時一片寂靜,要知道這時候的分田到戶可還沒有正式推開,停留在一些農民自行分田到戶階段。大家都不知道接下來領導會如何大光其火,琴音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辛獻沒有表態,而是含蓄地看了看更大的領導鍾貴。

鍾貴沒有發火,而是向琴音豎起了一個大姆指,“這位姑娘能夠說實話,很有勇氣。我們需要的,就是大家的真話,實話。”

聽著這些,琴音的心裡奔跳著的兔子才漸漸平靜下來。

但緊接著,鍾貴的一句話,又讓琴音的心跳加速起來。鍾貴說:“那麼姑娘,你認為我們該支援還是反對分田到戶呢?”

琴音好像出列的戰士一樣,迎著周圍如炬的目光站了出來,憑藉她讀書學來的知識和廣播站耳聞目睹的事情,娓娓而談:

安徽鳳陽小崗村不也是偷偷摸摸地分田到戶麼,它可能成為最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典範。改革不就是從農村開始麼,不正是農民從分田到戶的創造性開始,讓億萬中國人告別飢餓了麼?

生產隊要求大隊人馬統一勞動,統一分配。但是,小山村地處山區,沒有平原那樣整塊的、適合大規模展開的農業耕作條件,村裡的田地,這一塊那一坵,大小貧瘠不一,散落在山區各處。路狹窄,田地不大,太多人同時勞動反而十分不便。將田地分到各家各戶去,一年下來該交多少糧食給定個數。這樣一來,偷懶的,吃虧是自己;勤勞的,糧食多了自己還能賺。

我們小山村也是偷偷摸摸地搞分田到戶的,事實證明,產量比原來可高多了,大家也都高興。

……

琴音又將皮球踢回給鍾貴:“您說該支援,還是該反對分田到戶呢?”

鍾貴笑了笑,神秘地說:“到時公社還要開會,我在會上再告訴你。”

“現在的領導雖然身處高位,身居要職,但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民主作風很好。”人群裡不知道誰說了這麼一句,現場的人或許最能感同身受,從不敢說笑,到大家紛紛湧向鍾貴、辛獻這邊來。

有的說,分田到戶好啊,領導應該支援呀。

有的說,分田到戶後,隔壁村一個原先不幹活的傻子,都突然勤勞起來,起早摸黑地幹活,家裡生活可比原先好多了。

有的說,我們山區灌溉用水不夠,希望領導幫助解決。

有的說,我們那裡石頭多,開荒種田都沒有地方。

村民和群眾見領導們可親沒架子,便也毫不客氣地將平時知道的所有的問題,都恨不得一次全說出來。

鍾貴、辛獻他們,就這樣在人群裡走著、聽著,不時還搭上幾句。

琴音則緊緊地跟在他們後面,生怕漏了哪條重要資訊……

趁著人群沒人注意,公社的一名幹部悄悄地湊近琴音,壓低聲音告訴她:“你別胡亂回答領導的話。”

琴音毫不客氣地回答:“我沒有胡亂回答呀。你看,領導都給我豎拇指了。”

那名幹部神秘地說:“還沒胡亂回答呢,剛才你說了你所在的生產隊,緊接著,公社已經接到通知,說地區和縣裡的領導臨時決定延長調研時間,要到你們村子去看看呢。”

“啊?!”琴音可真沒有想到這點,“那該怎麼辦?”

“能怎麼辦?聽天由命了唄。”

“會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後果?”

“誰知道呢,你自己闖的禍,自己扛。”

“還讓我自己扛呢?你們這些大男人是幹什麼的?哦,在關鍵時刻卻打算讓我一個弱女子去扛了?萬一我扛不住怎麼辦?”

“看你說話辦事伶牙俐齒的,比我們都強,你不扛誰扛?公社的領導讓我告訴你,你能說會道的,要陪伴上級領導左右,萬一領導發問了,你要接上去回答。”

“哦,哦,哦。”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