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當時的禮儀,前來迎親的應該就是新郎,也就是紀國國君了。那為何前面我們認為這個裂繻不是紀國國君,他是替國君來迎親的呢?依據有兩點,一點,如果是國君的話,《春秋》裡應該稱呼他為“紀侯”才對而不是“紀裂繻”。二者,則是來自《左傳》。《左傳》對於此條的的記載如下:
九月,紀裂繻來逆女,卿為君逆也。
這裡特意強調“卿為君逆也”,也就是明確指出,裂繻是紀國的卿大夫,這次是為了他們的國君而來魯國“逆女”的。所以後來杜預在為《左傳》做註解的時候也持這一說法,認為“裂繻,紀大夫”。
既然是大夫替國君來迎親,記錄一下似乎也沒什麼特殊的,但《春秋》特意記錄,《穀梁傳》就認為必然有深意,所以《穀梁傳》對此做了闡發,認為:
逆女,親者也,使大夫,非正也。以國氏者,為其來交接於我,故君子進之也。
意思是說,迎親應該是國君來的,但紀國這次派了大夫,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啊。夫子記載這件事的時候,在他名字前面冠以“紀”這個國名,是因為他是代表自己國家來我們魯國迎親的,所以以此來提高他的身份。
《穀梁傳》和《公羊傳》在引用《春秋》這一條記錄的時候,對於紀國來使的名字和《左傳》有點差別,《穀梁傳》和《公羊傳》裡,引用此條時對於紀國的來使名字都寫作“紀履緰(xū)”,這可能是流傳過程中出現的差別。其實在前面提到無駭的時候,《穀梁傳》裡就寫作無侅(gāi)。古代的文章詩詞在流傳過程中偶爾有這種差異很常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