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的瓜”,這是新疆人引為驕傲的兩宗寶物。
我去了一次吐魯番,再吃吐魯番的葡萄,覺得不是一個味了。以前,只覺得這葡萄,尤其是葡萄乾實在甜,現在覺得除了甜,還品出一點別的味道。
我到吐魯番時已是初秋,可是午間室外氣溫仍在攝氏四十度左右。又熱又幹,那滋味大概近於北京烤鴨店烤爐中鴨子嚐到的滋味。我毫不懷疑要一個勁兒地在戈壁灘呆下去會獲得烤鴨的膚色。很想找個葡萄棚躲一躲,享受一會兒陰涼。然而放眼望去,只見灰白色的戈壁,赤紅的烈焰般的火焰山,沒有草,沒有樹,幾乎看不見任何有生命的東西。
同行的朋友指點我看那一堆堆的墳包似的礫古堆,叫我在想象中把這些礫石堆聯成一條線。順著這條線走下去就會找到人,找到牲畜,找到綠蔭,最後就找到了葡萄!那地下是“坎兒井”,礫石堆是當年人們挖井時提上來的砂石聚成的。這條想象中的水線是名副其實的“生命線”。
吐魯番古名火洲,是個深井式的盆地,北風擋在山外,氣溫奇高。沒有樹木,沒有湖河,赤裸裸的戈壁,太陽一落散溫也快。這晝夜的溫差就增高了葡萄的含糖量。鮮葡萄摘下來,掛到四面透風的閣樓裡,一下子就被幹燥的熱風吹成果乾;不失果香,不損糖分,不變色澤。這真是大自然賜與吐魯番生產葡萄的獨一無二的好條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