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大伏天,熱得像下火。不少朋友趁假期往北方走,我則背道而馳去了山東,為的是了卻一樁心願。四年前因受《人民日報》上一幅照片的激勵,去訪問我離別40年的祖籍。看到家鄉人一年的人均收入達到了400多元,吃穿無虞,忍不住寫上兩篇文章給《人民日報》,訴說我心中的驚喜。人均400元是我家鄉盤古開天闢地以來沒有過的“高收入”,有吃有穿有新房子住,家中還放了洗衣機、電視機,儘管因缺電只能當擺設,也是我們祖輩沒有過的“高消費”了。文章發表後,就招來散居在全國各地平原同鄉的鼓勵,他們要我過一陣再回去看看,再報告一下家鄉人民溫飽以後的新發展,我也答應了。可是一晃就是四年,再沒回過家鄉。
山東平原一帶以種棉致富,這兩年對棉花生產作了政策性的壓縮。棉花種少了他們還能保持400元以上的收入嗎?我不懂經濟,但天天讀報也學到一些常識,知道農村只有加入商品生產系列才有更大出路。那一帶在這方面怎樣呢?四年前我去時看到已有人在找新的生財之道,雖然發了財,可也提著心。有的理論問題連一些作領導工作的同志也還拿不穩。平原城邊某個小村,有位蔡胖子,原是拖拉機手,實行改革政策後,辭去職務,自己搞運輸。兩年時間,自己有了一輛大卡車,一輛拖拉機,還開了飯店、土產貨棧,蓋起一幢水磨石的大宅子來。蔡胖子富了之後,很為地方上作了些好事。防汛期間,他免費送民工上黃河工地;送肥季節,他主動幫村裡人送肥;還安了一個開水鍋爐,本村人開啟水一律免費。縣裡領導對蔡胖子敢於致富和致富後的表現很讚賞,也相當關心,可是卻極少宣傳。我去訪問,發現蔡胖子是個聰明不外露的人,胖乎乎、笑嘻嘻,一臉樸實忠厚相。他向我介紹他致富的經過,說他怎麼既不與公家的運輸公司搶生意又有錢可掙,說他怎麼為村裡辦好事,就是不談他具體的經營方式。我故意問他:“你兩輛車,還開店,人手夠嗎?”他說:“飯店俺兄弟有股,他給管著;土產貨棧有幾個鄉親幫忙,我打算每人從工資中扣留一部分,也入股,大家都是東家呀!車呢,孩子小,還不能當一把手,我為他請了個師傅,車請師傅先開著。我給高工資。”我笑道:“你反正不敢說你僱工是吧?”蔡胖子臉一紅說:“咋不敢,是有點僱工的成份,報上不是說了嗎,不超過八個人政策允許。再說我還種著包著田哩,咱們還是以農為本,運輸是業餘的,發現哪兒地方不合政策咱們立刻改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