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飲茶閒話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go-->

《香港文學》二十五期,載唐瓊先生散文《飲茶》,很有情趣。讀後勾起我幾件有關“飲茶”的故事,也來湊湊趣。

唐先生大文,談的是文人的雅趣;其實中國的工農百姓,引車賣漿者流,也與茶有難解難分的緣分。我的祖籍是山東省平原小縣。農村經濟改革後是富裕縣了,以前卻窮得連老鼠都要逃荒。三國時期劉玄德先生在那裡當了一任縣長,幹到一半,不等上司撤他的職就自動下野,從下水道逃走了。公開的理由是張飛打了督郵,怕惹麻煩。其實也是因為地方太窮,沒什麼可留戀。這麼窮的地方,“糠菜半年糧”,老百姓卻要“飲茶”。

那地方人飲茶,其方法既不同於香港、廣州,也不同於京津。那裡沒有茶館,飲茶只能在自己家中沖泡。鄉下也沒有茶葉店,茶葉只有到集上賣醬油、醋的攤子上去買。攤販把茶葉放在個粗糙的木箱裡,既不加蓋,也不分等,更沒有香片、龍井、鐵觀音之別,只是半箱黑色的帶梗的乾巴樹葉,隨買隨稱。稱好用極糙的草紙一包既不怕散掉香味也不怕受潮。

茶雖不好,鄉下人對水卻很講究,絕不用燒飯的鍋灶來煮水沖茶,要喝茶就要另燒小茶爐,所以在我家鄉熟人相遇常用的客套話是“走,回家點爐子!”點爐子者,獻茶之謂也。

“爐子”有多種,最多用的夏天是小嗎,煤爐天是地爐。煤爐是用鐵鑄成,下層放引柴,上層放煤末——鄉村貧苦,沒有人燒得起塊煤,也不會作煤球,引柴上撒的只是煤末,所以燒時必須有個人蹲在一邊用扇子扇風,或加上小風箱助燃;地爐是冬天用的,在火炕的一頭地下挖個坑,與火炕煙道相聯。炕口蓋一方土坯,土坯前後各挖一個圓洞。弄得像個呂字形。前邊的洞口放水壺、後邊洞口放燒柴。秫秸、玉米核、高粱穗、豆梗全是好燃料,但不能燒煤,因為地爐是用不上扇子的,配合這兩種爐子,也就有了兩種“有你沒我,勢不兩立”的水壺。煤爐用一種上細下粗圓錐形壺,這種壺又矮又胖,為的是坐在爐上接受火焰的面積廣;地爐用一種上粗下細反圓錐形的壺,這種壺又高又瘦,為的是平截壺要插入爐蓋的圓洞中,它是用壺身側面來接受火焰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