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分析元雜劇主調的時候我們曾經指出,元代戲劇家大致透過懲治、緬懷、隱遁等方式來排遣特定時代給予他們的整體性鬱悶,其中有些方式以自己強有力的開拓力造成了日後延綿久遠的藝術規程。如果說,起到“民間法庭”作用的公案戲、包公戲是體現了歷代人民懲治惡勢力的願望的藝術規程,那麼,眾多的歷史劇則是體現了緬懷功能的藝術規程。面對著汙穢黑暗的現實,除了作出必要的爭鬥外,人們很自然地向古代英雄的亡靈求援,冀求那遠逝的耿耿正氣重新彌蓋華夏。魂兮歸來!一切歷史劇總是蘊藏著一種幽遠的呼喚聲。就某些戲劇家個人來說,他們創作歷史劇可能有著特殊的藝術目的,但把一個時代的各種歷史劇集合在一起,即可看到當代人對於歷史的一種很有側重的審美選擇。
元代歷史劇的基本精神乃是:不斷地通過歷史事件和歷史形象,在觀眾群中提醒著亡國之痛,煽動著復仇之志,渲染著強梁之氣。這也就極大地影響了以後中國戲劇領域裡歷史劇的創作習慣。一般地說,中國曆代的歷史劇大多以豪壯、陽剛為基本風格,偶爾也有綿細、陰柔之作,但即便是這種作品,往往也能引出長長一聲浩嘆,取得並不細柔的審美效果。誠然,前代的愛情故事,久遠的風流傳聞,也有借來作為戲劇題材的,它們的風格往往僅止於哀怨輕婉,但無論戲劇家還是觀眾,一般都不把它們作為歷史劇來看待,因為它們只是向歷史擷取素材,而未曾獲得歷史本身的魂魄。戲劇家只要認真、慎重地向歷史伸手,就會對歷史有超乎情節故事之外的更多的冀求,就要滿足自己和觀眾們用深沉的目光回顧前代、以愴然的心情緬懷往昔的需要。這一傳統,實在是元代的戲劇家們就開拓了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