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0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太和八年,李訓服孝期滿,立即被文宗召入內殿,面賜緋魚袋,並任翰林侍講學士。

細究唐文宗本心,也屬深思熟慮:當年與宋申錫密謀去宦官,不僅未成功,自己差點引火上身。現在,他想透過與鄭注交往,穩住王守澄等人,進而提拔李訓,再作進一步打算。如此,宦官們覺得文宗這兩個“紅人”皆是“自己人”,不會生疑他們和文宗一起搞事。

李訓一向善揣人意,他知道文宗痛恨宦官,便趁講解《周易》的餘暇,在文宗面前指斥太監擅政,言論縱橫,讓皇帝覺得此人真可託大下大事。鄭注也忙向皇帝靠攏,全然忘記昔日王守澄對他的“薦拔”之恩。從此二人深受皇帝寵幸,言無不從。太和九年,李訓遷禮部侍郎,同平章事,登廷入相。

大權在手,李訓雷厲風行。為了向天下彰顯宰相氣度和“磊磊清操”,他首先派人速捕時為襄陽監軍的陳弘志,此人一直被認作是親手弒唐憲宗的首犯。李訓派人大張旗鼓押陳公公至青泥驛,當眾杖殺之。此舉果真大快人心。

內廷方面,王守澄還沒緩過神,一直以為李訓和鄭注是自己人,對二人沒有絲毫防備。

趁王大公公不留神,李訓、鄭注合謀,擢右領軍將軍仇士良為左神策中尉,取代原先韋元素的位置。王守澄一直擠壓仇士良,現在忽然發現此人幾乎與自己比肩,心中不悅。未等王公公施出報復手段,李訓、鄭注為唐文宗出主意,以王守澄為左、右神策軍觀軍容使,表面官升一階,實則奪其手中軍權,把他架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