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位學者注意到如下事實,即經濟的形式意義與實質意義的重疊建立在一種“偶然的”發現之上。在《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一書中,哈耶克曾把價格體系的協調作用看作是一種偶然被發現的自生自發的秩序,他認為,正是這一偶然發現為現代經濟和社會提供了正規化。按照他的理解,這一自生自發秩序既是歷史的,也是非歷史的:作為一種對歷史關係的偶然發現,它是歷史的(不是個別人的理性製造或設計);作為一種不能等同於任何歷史的現實關係的自生自發秩序,它是非歷史的。[3]哈耶克將那些經濟學家的“科學模型”斥之為科學主義的謬誤,認為這一思想方式可以追溯到歐洲思想中源遠流長的理性主義傳統。他的理論的核心在於呼籲人們尊重內在於歷史的秩序。這一關於歷史的“內在的”理解從另一層面將經濟或市場的實質含義與形式含義重疊了起來,因為我們實際上找不到一種明確的標準對此進行區分。博蘭尼的解釋與此略有相似之處,他認為經濟的形式含義與實質含義所以能夠重疊純粹出於“邏輯上偶然的情境”:“近兩個世紀以來,西歐和北美出現的一種人類生活的組織形式當中,選擇的規則恰好適用於此。此種經濟形態是一種市場定價體系。”在這一體系中,交易行為的進行涉及參與者對交易手段的選擇,因此這一體系的運作適合於以經濟的形式含義為基礎的方法。“一旦這種體系支配了經濟體,經濟的形式含義和實質含義實際上就會重疊起來。”[4]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