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魏書》記載,崔亮出任吏部尚書的時候,發明了論資排輩的制度。論資排輩制度和抽籤制度一樣,都是捨棄了選賢任能功能的官員選擇制度,都是蒙上眼睛碰運氣的肥缺分配製度。這兩種制度還可以配合使用:首先要夠資格、夠年頭,然後才輪得上你抽籤。
崔亮的辦法是用來安撫是上上下下的壓力集團的,是被迫的讓步。我們看到,孫丕揚和崔亮兩位吏部尚書相隔一千多年,但是選官規則的形成法則相同,形成的情勢相近,形成的結果也自然差不多。
我們已經看到了三個層次的選拔官員的方式:表層是理論上冠冕堂皇的“選賢任能”,中層是論資排輩制度和抽籤,底層是權勢集團的私下請託,或者叫走後門。
古代有一種在吏部走後門的規矩,名字叫“飛過海”。就是因為吏員考滿後要依次選去,不知要等上多少年;就用錢買通官吏,挖選在別人前面,使其能很快當官。 “飛過海”不過是激烈競爭的生存競爭的一種手段;民間的生存壓力就是這樣轉化為官場內部的“請託制”的執行動力。
請託盛行,意味著誰有路子誰當官。這又大體相當於誰有銀子誰當官,誰會巴結誰當官。誰有銀子誰當官,再推進一步,銀子多恐怕也是灰色收入多,貪贓枉法的嫌疑大。這就意味著溜鬚拍馬高手和貪贓枉法的嫌疑犯最有可能當官。這就意味著貪汙準備最充分、貪汙壓力最大的人最有可能當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