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團”的本義是中性的,本是市場經濟發展、社會多元化的正常產物。而“利益集團”在中國的貶義化,主要源於以行政壟斷為依託的“特殊利益集團”引發的社會不公。與之相較,相對弱勢人群的訴求渠道、影響力就小得多,往往依靠高層推動。
事實上,最為強大的立法博弈力量仍屬政府部門。政府部門除了能起草法律草案,自身還能釋出同樣具有法律效應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據統計,近20年來,在全國人大透過的法律中,由國務院各相關部門提交的法律草案佔總量的75%至85%。而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為數更甚。
“政府部門主導立法”的立法模式是我國一個非常特別的現象,在這種模式下,立法程式一般是由國務院某一部門提出法律草案,提交國務院法制辦協調並進行立法技術處理,經國務院批准後交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透過。
部門規章按原義本屬內部規則,但在中國,部門的規範性法律檔案在行政管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982年憲法規定國務院部委可以釋出規章,1989年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可以參照國務院部門規章,2000年透過的立法法還進一步規定國務院各部委、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就有關事項制定規章。
“政府部門主導立法”既有議行合一體制上的原因,也有資訊不對稱的原因。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