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民眾的關係,古今中外已經有不少理論表述,但其實質是一種契約關係。民眾是買方,政府是賣方:民眾付出的是經濟上的稅收、政治上的服從、思想上的認同;政府提供的是各種公共服務。如果政府不能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只關心短期政績目標,不注重長遠的社會利益;不能主動從民眾的迫切需要出發,而是被動地應付迫在眉睫的壓力;慣於採用簡單的行政手段應付複雜的社會問題,甚至在有意無意之間以公權力侵害私權力,就必然造成群眾不滿,民眾與政府的契約就會出現裂縫。這種裂縫首先將危及思想上的認同,導致官民矛盾增加,政府治理成本增大,繼而波及政治上的服從,造成制度危機;當危機蔓延到經濟上的稅收時,契約關係將難以維持。為避免這種危險,執政集團會作出自律,力求改進服務,使契約關係能夠持續。但是,執政集團是一個龐大的群體,當少數有責任意識的人致力於改進公共服務時,可能大多數人還在孜孜於眼前利益。這種情況將引發執政集團內部的利益分化和鬥爭。
透過強化民眾一方的力量,也就增強了執政集團內部的責任意識一方的力量,使執政集團的整體行為向著改善公共服務,以維護和鞏固契約關係的方向傾斜,而不是執著於眼前的既得利益。
無直接利益衝突的社會矛盾更可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