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政治與儒家思想有著密切的聯絡。本來在統一的專制政治局面下,始終存在一個統治上的矛盾:一方面要儘可能使普天之下都收入版圖,接受治化,同時,擴充的版圖越大,要使人們心悅誠服就越困難。為了解決這個治化上的矛盾,自漢武帝起,就多方設法推行儒家的綱常教義。綱常教義的重心在乎三綱,即所謂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亦即君權、父權、夫權的確認。從表面看,只有君臣關係是有關政治的,而父子、夫婦關係則是有關家族的。但中國綱常教義的真正精神,卻正好在於它們之間的政治聯絡。中國一般讀書人都很記得“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格言,把表現的方式換一下,就是“身修而家齊,家齊而國治,國治而天下平”。
這在一方面說,是家族政治化,在另一方面說,又是國家家族化,倫理政治的神髓就在此。這種政治的目的不在使全國的人都變成一家人一樣互相親愛,而在使全國被支配的人民都變成奴隸一般的馴服。而且家族政治有一種連帶責任:在有所勸的場合,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在有所懲的場合,就是“一人犯法,九族株連”。
中國人傳統地把做官看得重要,我們有理由說是由於儒家的倫理政治學說教了我們一套“修齊治平”的大道理;我們還有理由說是由於實行科舉制而鼓勵我們“以學幹祿”,熱衷於仕途;但更基本的理由,卻是長期的官僚政治給予了做官的人,準備做官的人,乃至從官場退出的人,以種種社會經濟的實利,或種種雖無明文規定,但卻十分實在的特權。這些實利或特權,從消極意義上說,是保護財產;而從積極意義上說,則是增大財產。“做官發財”始終是連在一起講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