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地方發生礦難或者其他重大事故,很快就能“壞事變好事”,地方媒體連篇累牘的是“官員坐鎮”、“搶險救人”的新聞,蓋過了對事故原因的反思:為什麼安全生產的要求屢屢落空,負有重大瀆職責任的官員卻不會丟烏紗帽,易地做官持續高升;為什麼今天需要反過來算老帳,關鍵在於事故追責制度有漏洞。讓那些職能部門的官員去追責,結果肯定是清一色的“天災”,沒人說是“人禍”,更不會承認自己翫忽職守。讓責任人自己調查自己的責任,肯定難以保證公正。
更有甚者,一些當事的“問題官員”由於身在關鍵位置,掌握調查組的動態和資訊,利用手中的權力開展“反調查”,甚至塗改證據,糊弄上級調查人員,掩蓋腐敗。
建立當事官員迴避和流動制度,以減少調查處理中的權力干擾和人情干擾,切斷官員與當地關係網的聯絡,將涉案責任官員的權力“暫扣”,讓與案件有密切關係的責任人“靠邊站”,上級調查組才能撕快層層迷霧,找出事故發生的真正原因。
礦難的屢禁不止,其根源就在於當地官員透過各種權力入股的方式與地方的利益集團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官員提供權力保護傘,庇護地方的黑惡勢力,共同為小集團和個人謀取不義之財,他們手中的公共權力完全成了小利益集團和個人的工具,如果有其他的政府部門試圖查處,這些官員就會加以阻擾;還有商業賄賂與官員權力腐敗的期權化趨勢,反映的都是同一類問題,即官員把社會和國家賦予的公共權力完全私有化,與當地的小集團結成利益共同體,從而使得正式的規則名存實亡,取而代之的是為少數利益集團服務的非正式規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