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9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0-05-10 11:22:35

中國文化傳統形成的社會模式,是個非常脆弱的模式。 中國的農民在歷史上是最沒有保障的群體,只要天氣出現反常,導致作物無法耕種,就能讓大量農民變成流民。 因為,這些農民大都家無餘糧,而且完全是靠天吃飯,所以一旦天氣變化,大量人口就只能外出討飯,成為流民。 1900年的義和團,就是大量擁有土地農民,因為天旱而成為流民半流民,然後危害整個社會。 與之相對比,美國在大蕭條期間,面臨大量的人口失業,出現了大量的流民,但是美國的社會非常穩定。 因為,美國的文化機制、制度機制和後來的福利機制,都在維繫著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所以,當時雖然生活非常困難,雖然人們的心理上也極其壓抑,甚至充滿了絕望的心態,但是一般不會把這樣的心態變成集體性的暴民發洩,更不會形成全國式的暴民運動。 而在中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隔離的,很難產生真正的感情。 王公貴族不顧民眾的死活,在天災之前更要利用民眾的困境,進行土地兼併擴大地盤,讓廣大農民流離失所。 讀書人天天把自己關在屋裡,讀著不知所以的“聖賢書”,不是用自己的知識去幫助普通民眾,而是透過讀書藐視民眾。就是讀出書來,也不是為了保護民眾利益而工作,而是為了自己的“顏如玉、黃金屋”打算。 對於民眾的反抗行為,不是進行有效的引導和組織,而往往是斥責民眾“大逆不道”。 所以,當民眾變成無家無業的流民之後,就等於失去了情感的約束,如果成為流寇,則更加自私冷酷,而且往往傾向於毫無底線地殺人。當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文盲成為流民之後,往往會推舉最敢打敢拼(往往也是最殘忍)的人做自己的首領,於是這些流民只會做一件事:破壞。 那麼,如果大量的失地流民彙集起來,就變成了一股巨大的破壞力量,透過打砸搶殺破壞整個社會,造成整個社會的浩劫。中國號稱有五千年的歷史,但是現存的古建築、古文物少得可憐,就是因為一次次的嚴重破壞。 而這個破壞的過程並沒有結束,從60年前開始的大規模拆除的多座大城市的圍牆,40多年前文丨革丨搗毀大量的建築與文物,再到近十幾年的拆遷改造,現在已經很少有具有文物價值的城市了。 而這種破壞意識已經是滲透到中國文化骨子裡的東西,正在對中國社會的未來造成嚴重的威脅。 如果從文化的角度,對中國經濟進行預測,那麼不論多麼悲觀都是有道理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