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3節

熱門小說推薦

但是,它為自己預備的將來的對手中,並不總是像那些過去的和眼前的對手一樣弱小,換句話說,相對於那些潛在的對手國家,美國的終極優勢——太空力量,不是獨家的和絕對的。而只要不是獨家和絕對的優勢,美國就會很不安,就要千方百計擁有這種“獨家”和“絕對”。這就是美國拼命準備太空戰的心理誘因。

四、雲端之上的硝煙:從古巴危機到馬島之戰——《全球作戰:21世紀空軍遠景》:軍事作戰將從陸海空發展進入太空領域……本著對國家的負責作好準備,一旦需要則進行太空戰。

太空其實早就是戰場了,只不過它是現代戰爭相對遙遠的邊際,只不過那若隱若現的硝煙在雲端之上,不為普通人所感知也未為一些軍事專業人士所認可而已。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駕著他們那簡陋的飛行器,搖搖晃晃地飛上了天,他們因此被認為是人類航空的先驅。1911年,義大利為奪取奧斯曼帝國北非省份的黎波里塔尼亞,於9月29日向土耳其開戰。意土戰爭本沒有史料價值,但是,當意大利陸軍航空隊長皮亞紮上尉駕駛一架單翼機於10月23日16時19分飛到土耳其軍隊光禿禿的陣地上空偵察時,這場歷時一年的小小戰爭就不能不被寫進歷史了。這是飛機首次出現在戰場。

按照這樣的邏輯和先例,從人造衛星用於軍事目的的那一刻起,太空就應該算是真正的戰場,雖然它總是在戰爭的邊緣。

1958年,赫魯曉夫揚言要割除西柏林這塊“毒瘤”,警告西方:如果不讓步,戰爭將不可避免,將要有幾億人死亡,肯尼迪將是美國最後一任總統。美國驚恐之餘,緊急調派衛星偵察,發現蘇聯只不過有14枚洲際導彈,而不是想象中的400枚;

1962年,美國衛星又發現蘇聯的導彈運抵古巴,並由此引起美國總統肯尼迪下令全球美軍進入戰備,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如此驚人的事件,太空再也無法避開人們的戰爭視野。兩次事件,衛星偵察都起到了決定性的決策支援作用。事實上,冷戰年代裡東西方用於互相威懾的洲際導彈,都是飛越太空的;更有甚者,美國原本就有著盡人皆知的“星球大戰”計劃。如此,太空還不能算是戰場嗎?

這些都是20世紀60年代的事。

後來我們的印象就深刻得多了。

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期間,埃及、敘利亞先發制人,勢不可擋。緊急關頭,美國“大鳥”衛星發現在提煙薩湖和大苦湖之間,埃及的兩個軍出現了一個10公里的間隙。並馬上把這一情報告訴了以色列。於是沙龍率部偷襲蘇伊士運河,一舉扭轉戰局。

1982年,英阿馬島之戰爆發。美國動用24顆海洋偵察衛星為英國提供情報;前蘇聯動用37顆衛星為阿根廷提供情報。結果,前者的潛艇擊沉了阿根廷的巡洋艦;後者的飛機擊沉了英軍的驅逐艦。

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海灣戰爭是歷史上動用衛星最多的一次戰爭,而且100多顆衛星已經構成空間偵察監視、空間衛星通訊、空間導航定位、和空間氣象服務等四大系統。

航天器的發展與現代空中力量的發展是同步的。空中力量每一個里程碑式的轉折後面,都與航天器發揮的更大作用分不開。靠著航天器的“指引”,空中力量實現了遠端奔襲,精確打擊,成為主導戰場和戰爭的力量;而空中力量的猛烈威力和輝煌戰果,又凸顯了航天器的保障和支援作用。

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當二者的結合達到一定程度和規模的時候,眾所周知,海灣戰爭成了現代戰爭和傳統戰爭的分水嶺。

美國國防部在戰後的研究報告中認為:空間武器系統無論在戰略行動還是在戰術行動中,都已成為現代作戰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太空——戰爭最後的高地(4)

美國在20年來的所有戰爭或衝突中,沒有一次不是大規模動用太空力量,只是因為它的那些對手沒有在太空對它進行挑戰的能力。美國可以像老鷹撲兔那樣收拾塔利班,美國也能這樣輕鬆地對付俄羅斯軍隊嗎?

美國人知道,今天擁有太空能力的並不是美國一家。一旦擁有太空能力的國家之間發生衝突或戰爭,太空戰爭將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全球作戰:21世紀空軍遠景》中,美國空軍明確提出:敵人利用空間對美國的威脅目前正在加大,而我們自己對太空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大。軍事作戰將會從陸海空發展進入太空領域。因此本著對國家的負責作好準備,一旦需要則進行太空戰。

前蘇聯有個著名的空間站“和平”號——今天的“和平號”已是太平洋裡的一堆廢片,但十年前,那是唯一一雙能夠注視地球的眼睛。當“和平號”軌道空間站上的人們象欣賞茫茫暗夜裡一簇孤獨的篝火那樣,望著海灣戰地那殘忍而迷人的一幕,不知他們是否想過,那悲慘而美麗的火焰有一天也會蔓延到他們現在悠哉遊哉無憂無慮的外層空間。

“和平號”的宇航員們沒有參戰,因為他們的祖國默默地站在伊拉克的敵人一邊。但“和平號”在太空中的夥伴們則大部分成為那場“戰爭篝火晚會”的常客,在它的祖國已經奄奄一息的時候,它還忠誠地發回了大量海灣戰爭的珍貴情報。

戰爭自太空向大地展開——其實早已如此,只是此戰讓世人在“篝火”的映照下看得格外分明而已。

所以,當我在這裡試圖描述未來戰爭的形態和麵貌時,其實不過是在接著一頁早已展開的歷史,順理成章地向後“翻”而已。

如果說飛機第一次出現於戰場是一次歷史的飛躍;那麼,太空力量對於傳統戰爭的巨大影響,則可以看作是另一次更高的飛躍。

恩格斯說:一旦技術上的進步可以用於軍事目的,並且已經用於軍事目的,它們便立刻幾乎強制地、而且是往往違反指揮官意志而引起作戰方式的變革。

從美國在近年來戰爭中展現出來的太空優勢,到它不斷的NMD試驗成功的巨大進展,以及澳大利亞、日本、歐洲的紛紛加入美國倡導的全球導彈防禦系統,海灣國家也躍躍欲試;還有美國非常露骨而直接的2017年太空大戰的設想,所有這些都在說明一個問題:太空時代已經到來,太空戰爭已經不遠了。

五、太空中的美國“冰山”:美國為太空戰做了足夠的物資和理論準備

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和此前美國一系列的戰爭勝利,顯露出的太空軍事化趨勢不過是冰山一角。讓我們先看看美國太空軍事實力的這座“冰山”。

美國航天軍事機構的中心是美國國家航天司令部。它於1985年組建,總部暫設在帕德森空軍基地,現有約600人(不包括各軍種航天司令部的人員),其中一半來自空軍。其司令官同時兼任美國空軍航天司令和北美防空司令。美國航天司令部目前所擁有的裝備包括從地面一直到36000公里高的所有軌道上的各種裝置,主要任務是統一協調管理美國所有的軍事航天系統、負責導彈預警和空間監視,以及參與戰略防禦系統的規劃等。

一旦太空戰打起來,這裡是當然的決策和指揮中心。

設在美國國家航天司令部下面的陸海空三個軍種的航天司令部。

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是1982年成立的,不但組建時間最早,而且是美國航天司令部的主力。下轄范登堡基地的第14航空隊,法爾康基地的空軍航天中心和沃倫基地的第20航空隊(洲際導彈部隊)等。主要任務是:為美國戰略司令部管理和試驗洲際導彈;管理導彈基地的預警雷達、感測器和衛星;國家航天發射設施和現役運載火箭;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航天監視系統(雷達和光學系統);指揮和控制國防部的衛星,為北美防空司令部和美國航天司令部提供彈道導彈預警。

第14航空隊又是空軍航天司令部主要組成部分,其下屬的第21聯隊負責導彈預警和太空監視;第30航空聯隊主要為國防部、航空航天局、商業航天活動提供發射和跟蹤服務,同時為國防部的航天和導彈系統提供試驗支援;第45航天聯隊負責國防部、航空航天局和商業航天發射與跟蹤,同時為太空梭和海軍“三叉戟”導彈提供試驗支援;第50航天聯隊主要負責國防部衛星的指揮和控制。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