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趙高為了專權,又屢次使用競底戰術,最終還是將李斯逼上了刑場。
因此,在競底組織裡,人們要時刻防止可能的對手,察覺到自己的底線,否則很容易被對方作為競底目標,從而陷入被動的局面。中國人教育孩子說“見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同”,就是此意。
當競底到了底線,秦王朝的生存空間就難以存在了。
而底線在何時何處被擊穿,不過是個偶然性的問題——900個貧民在兩個將尉的押送下,到漁陽(北京附近)戍守,才走到安徽的大澤鄉,就因為大雨耽誤了行程,按法律必須斬首(秦朝的統治者也太自信了,既然這900人隨時可能因誤期,而成為必死之士,那麼就不應該只派兩名將尉押送)。陳勝、吳廣對900人的煽動,體現了所有在競底戰略中,被趕到底線人們的心理:反正免不了一死,不如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
陳勝、吳廣的起義,猶如給蓄滿水的大壩穿了一個小洞,早已不堪秦朝競底的民眾紛紛響應。但陳勝並非競底高手,他在快速稱王后,沒有時間修煉自己的競底功夫,就不肯對自己實行競底戰略,不僅心裡希望別人象對待一個大王那樣對待他,而且在行動上表現無遺。
有一個典型的故事,說陳勝故鄉的朋友,知道他做了王,特地趕來投奔,並聊起“苟富貴、無相忘”的往事,陳勝嫌這些穿開襠褲時的朋友丟了自己的臉,就毫不掩飾地把朋友斬首。這些做法導致眾叛親離,只不過半年時間,陳勝就遭到敗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