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古人云:“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種表述看似矛盾,“亡,百姓苦”,很好理解,因為在大動盪時期,民不聊生。但“興”為何也會百姓“苦“呢?因為在競底社會,“興”靠的也是把百姓打到底線,那些“雄才大略“的最高競底者,會充分徹底地盤剝他們稍稍豐盈的口袋,去打造大量的形象工程,如秦朝的阿房宮,隋朝的大運河,漢武帝的遠征匈奴(第五章將論述競底者為何要搞形象工程)。因此在“興”的時候,必定過度使用民力,將百姓推入苦不堪言的底線狀態。

劉邦在當上董事長後,他的手下大將有不少曾起兵叛亂。漢文帝時期也曾發生“七國之亂”,但當時的社會,普遍想從“人相食”的底部向上爬升,這些叛亂沒有得到足夠的能量,並未造成較大的影響。漢朝家族企業完成與呂后的人事爭鬥,因漢文帝上臺而得到穩定。漢文帝和他的兒子漢景帝在中國這個競底社會,做了一個偉大的試驗:

不與民眾競底,即減輕稅負,與民休息。

我們在第三章將論述到,支撐西方國家的有四大支柱:政治、經濟、軍事、宗教。而在中國的家族企業中,只有政權獨大,因為宗教的神權被政權邊緣化,軍事完全為政權服務,而經濟,中國的史書上有關經濟政策的記載,只有兩類:一,如何巧立名目加重稅負,更深地盤剝百姓;二,減輕稅負,與民休息。至於什麼“推廣科技,發展經濟”的政策,史書上從未記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