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1-08-17 18:47:39

淺論心學的意義

近些年來,在網上看到了許多關於王陽明的各種論斷,有的贊同,有的反對。

反對的人大都有一個看似很雄辯的理由:不是說王陽明的心學很牛嗎,為什麼“心學宗師”連一個宰相都沒有當上?還有的人拿王陽明和其他人相比,如問他和曾國藩相比誰更厲害,因為曾國藩封的好象是一個“一等勇毅侯”,還有太子少保什麼的,官居一品,可謂是“封侯拜相”了,當的官比王陽明大。

這種以功名論英雄的看法,我覺得是有待商榷的。因為儒家的理論核心是“內聖外王”,內聖是強調個人修養,完善自我;而“外王”,大家不要誤解了,它可不是強調要在人生層面上獲得“封王拜相”之類的殊榮,而是要在“內聖”自我改造的基礎上,去做改造世界的事情,也即是做有益於社會的事情。

就儒家的觀點來看,“內聖”是“外王”的基礎,一個人如果道德修養上不去,他做事情就容易受到各種偏頗情緒的影響,而失去冷靜、平和的心態,就無法洞悉事物的規律,從而處理不好事情。即使透過普通層次上的努力奮鬥,僥倖成功了,也會有患得患失的心態,沒有真正享受到生命的過程。

而儒家學說,特別是王陽明的心學,現在受到不少人的重視,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這種學說能平衡事業與心靈的關係,在注重事業奮鬥的同時,也重視心靈的修養,在人生不斷的奮鬥中,也是一部心靈的征戰史,最後達到“正心誠意,無善無惡”的中和境界。這種學說,它是指向人類生命的最終關懷的,也就是深入到了“人之所以為人”這個終極的問題。我們普通人絕大多數認為,人生在世,無非是為了獲得名和利,由此出現了所謂的“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的“人生哲學”。這也是有些人以功名來論英雄的原因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