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者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向劉邦介紹項羽,“項王喑惡叱箢,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劚鄭灘荒苡瑁慫礁救酥室病!�
結果很簡單,臥薪嚐膽的勾踐終於憑藉智勇兼備一雪國恥,屹立在受人尊重的行列,而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莽漢項羽最終兵敗垓下,烏江自刎,蹲於受嘲笑的人堆。
兩種勇造成了兩種人格,最終又形成了兩種結局,這是歷史的定案。
但我更多思索的是,匹夫之勇固然魯莽,但未必那麼可惡,有謀之勇儘管可以奪取勝利,但未必就值得頌揚。項羽以其在垓下的婦人之仁終於坐失良機,覆水難收,但其落落君子風度足以讓我傾倒。倒是甘心以嘗別人糞便的方式獲得信任的勾踐,卻讓我感到不擇手段,陰險無比。
其實,對勇的高下之判,不在有無“謀”。將勇劃分為有謀或無謀,是個粗暴的技術錯誤。
勇的高下在於其有無“義”。
王昌齡詩云:“可悲燕丹事,終被狼虎滅。一舉無兩全,荊軻遂為血。誠知匹夫勇,何取萬人傑。無道吞諸侯,坐見九州裂。”明明知道易水一辭遂為不歸,但義氣凌雲,無所阻擋,只能殺身以成仁。
此時,死亡已擺脫了冰冷的肅殺意象,而成為一種生命的和煦召喚。里爾克就說,死亡有時可以成為一首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