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看來,潘先生是明智的,也是幸運的。他在發現苗頭有點邪的時候堅決選擇了放棄,但他並不清楚裡面到底有些什麼貓膩和陷阱。那就讓筆者來逐一分析:
陷阱一:認為樹立銷售價格標杆,掩護短板產品高價出貨。一個房地產專案銷售的最大難度並不是如何將優質房源一高價售出,而是怎樣把短板產品賣個好價錢。優質房源屬於“皇帝的女兒不愁嫁”,是購房人爭搶的物件,價格自然容易定高,可是房地產開發專案中的短板產品就沒有那麼容易處理了,就像案例中的內街,產品自身有硬傷,如果售價定高了,樓盤的去化速度就會降低,鉅額資金的積壓必然導致財務成本的上升;如果售價定低了,會造成專案利潤的大量損失。為了調和其間的矛盾,房產的拍賣銷售方式就成了開發商兩全其美的選擇——開發商利用“託”將優質房源的拍賣成交價儘可能拔高,由此構建一個虛高的專案價格參考體系,就是所謂的樓盤價格標杆,再利用優、劣房源之間的差異化定價策略,人為造成兩者之間較大的價格差,給人以短板產品具有明顯價格優勢和投資價值的假象,最後透過拍賣競價方式縮小優、劣房源之間的成交價,使短板產品以高價被拍賣。
可能有人認為開發商為了演這齣戲,高價拍下了自己的優質房源,付出了一定的代價。恰恰相反,開發商並不吃虧,左口袋的錢放右口袋,當然沒有多大的意思,但是如果將拍賣來的高價房放銀行一抵押或擔保,就會得到比正常銷售額還要多的貸款。如此一來,不僅又多了一個為開發商資金鍊做“貢獻”的利益方,而且還“幫忙”分擔了風險——一旦無法以更高的價格賣掉這些房源,那麼銀行就是最終的接盤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