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2-04 16:56:04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日美關係最終發展到日美戰爭,是日本招致大崩潰的最重要因素。而日本避免戰爭的辦法,不是簡單的放棄偷襲珍珠港計劃及隨後的軍事行動就可以。關鍵還是在此之前對《三國條約》及其相關戰略構想的確立上。而這其中的關鍵又在於日本對德國的正確認識。
我們來看一看《二戰時各國戰線及戰略重心示意圖》。實際上除日本外,所有國家的戰略重心都轉移到了歐洲,而日本這時是可以進行較為從容的戰略選擇的。既然可以從容選擇,大崩潰就絕不會是必然的。如前所述,在美國的支援下,英國並不是那麼容易倒下。特別在蘇德戰爭爆發後,英國的壓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而東南亞作為英國戰略資源的重要產地,將得到英美的進一步重視。蘇聯則不得不將軍事力量逐漸從遠東向歐洲戰場調配。因此,就蘇德戰爭爆發後的形勢來看,日本南下的阻力比北上是更加強了。當然,我們已經論證過,即使如此,當時日本也不得不南下。這一結果是在《三國條約》簽訂時就已註定的。但如果沒有簽訂《三國條約》又會是什麼情況呢?
本文一開篇就曾指出,日本和德國有著不同的戰略取向。德國的核心目標在東線。在蘇聯,在東歐,在西亞。而日本的核心目標在中國,在南洋。無論從地緣政治的角度還是從意識形態的角度來看,蘇聯和德國的矛盾都是結構性的,不可調和的。因此日本應該認識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實際只是德國避免兩線作戰的緩兵之計。根本不能代表蘇德友好局面的形成。因此,在四國同盟的基礎上實現歐亞非聯盟從而達到抗衡美洲大陸的構想,從一開始就缺乏牢固的基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