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1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3-02-07 09:21:45

當高考成為通向成功路上必經的一座獨木橋,那麼,成千上萬的孩子,以及更關心他們前途的家長,就會將無限寄寓盡付與這座橋,比如今天。

初唐延續了隋朝開科取士的制度,在士人心中普遍確立了“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的價值取向。這成為一根指揮棒,導引萬千讀書人為之俯仰。

發展到中唐,已經造成舉子所讀、所學空洞無物,考試內容嚴重不合理,使得唐朝科舉制度脫離了真才實學的檢閱,使儒學精神出現導向性偏離,而且還導致了讀書人為科舉而苦學來的東西,卻與真正的學問越來越遠。到唐高宗即位時,甚至出現了“政教漸衰,薄於儒術,尤重文吏。於是醇醲日去,畢競日彰,猶火銷膏而莫之覺也”的尷尬局面。

年輕的劉知幾就成長於此時。

出於自己的興趣與愛好,他更喜歡歷史。但迫於社會通行的價值觀,他雖無意於場屋事業,但仍不得不將自己的愛好置於“業餘”位置,放在一邊,而與同時代其他青年一樣,一方面捧起經書,背誦刻板的章句教條,一方面撿韻吟詩,練習浮泛的詩詞歌賦。目標只有一個:為進士及第。

事實上,儘管他夙好史學,但淵源的家學薰陶,父兄的言傳身教,使他自幼就習詩涉文,在詩賦方面頗有聲名。他在《史通·忤時》篇中自道:“僕幼聞詩禮,長涉藝文,至於史傳之言,尤所耽悅。”《新唐書》本傳佐證了這一點,“與兄知柔俱以善文詞知名”,而且劉知幾在詩中也寫道:“餘初好文筆,頗獲譽於當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