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到漢唐乃至明清時期,仍在普遍流行的天象徵世說,早在荀子這裡就被指明,一切自然災害均為自然現象,“治亂天邪?日月、星辰、瑞歷,是禹、桀之所同野;禹以治,桀以亂,治亂非天也。”所以,“天行有常,不畏堯存,不畏桀亡。”,所以他反對筮卜、龜相等等形而下的卜佔吉凶之術,“故君子以為文,而百姓以為神。以為文則吉,以為神則兇。”意思是作為社會秩序及倫理需要,這是一種“文”的禮儀可以存在,而如果將之迷信化為“神”,則大害。

在承認自然的客觀存在之後,他進而認為人可以在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之後,透過君子的理天地,可以達到制天命、裁萬物,做自然的主人。“大天而思,孰與物蓄制之?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這就表達了人可以改造自然,作自然主人的自覺。

從孔子開始儒學都是相信天命,強調透過自修人事“約以禮”以應天意,荀子則完全從其中擺脫出來,走到了新的峰巔之上——事在人為。他的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與社會觀,人與自然的對應關係,是先秦思想史上劃時代的發現。其天人關係論,應該是先秦哲學思想的最高成就之一。

荀子又是先秦時期最有成就的邏輯學大師。

他確立的思維座標,克服了先前概念上籠統、含混的模糊。他揭示了思維活動中遞進的四種形態,“實不喻然後命,命不喻然後期,期不喻然後說,說不喻然後辨,故實、命、期、辨、說也者,用之大文也,而王業之始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