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傑夫·科爾文
《不會被機器替代的人:智慧時代的生存策略》作者是傑夫·科爾文。《不會被機器替代的人》講述了當機器越來越聰明,如何成為不被機器替代的少數人?人工智慧飛速發展,人類會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計算機更好?計算機能夠比人類更好地駕駛汽車,比法律專家更準確地預測法院的裁決,計算機更善於面部識別,計算機操控的機器人奔波於辦公室和工廠,甚至完成外科手術更快捷、更可靠、更省錢,當這一切來臨時,人類的希望何在?不難想象一個噩夢般的場景:計算機接管了大部分當前需要花錢僱人完成的工作。誠然,我們仍然需要高層決策人員和計算機開發人員,但是,這些工作不足以滿足勞動人口的工作需求,或者不足以提高所有人的生活水準。上百萬人將會輸給機器,被機器所取代嗎?這個無可逃避地問題正在對商業、教育,經濟以及政策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托馬斯·弗裡德曼
《謝謝你遲到:以慢制勝,破題未來格局》作者是托馬斯·弗裡德曼。現象級暢銷書作者弗裡德曼答所有人的疑問:在不斷加速的世界裡,如何笑到最後!本書是《紐約時報》專欄記者、全球暢銷書《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弗裡德曼的新著。從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樂觀主義者角度,他以流程、智慧的筆觸寫下正在世界發生的故事,有理有據的告訴我們:世界正在發生什麼?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力量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加速過程:一是市場,尤其是數字全球化,臉書、阿里巴巴、推特、亞馬遜、雲計劃等是今天市場的主導力量;其次是自然生態,尤其是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加;第三大力量是摩爾定律,具體來說,就是科技產品每24個月就會迎來更新換代。從昨日世界反思,2007年發生的科技變革具有根本性的意義,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社會:這一年,蘋果手機出來了,臉書出來了,推特出來了,安卓系統出來了。但卻沒有人深刻意識到如此集中的技術變革。其後果就是一年後的2008年,我們迎來了全球經濟衰退,也就是說當實體科技已經大步躍進時,與之相適應的社會、政治調整卻落在了後面。為今日世界把脈,我們當如何趨其利而避其害?三大力量重塑了世界的五個方面:工作崗位、國家政治、地緣政治、社會倫理和社群生活。我們看到一個耳目一新的世界:新聞的深意,工作的內涵,孩子所需的教育,僱主應當進行的投資,以及一個國家必須作出的社會道德和地緣政治抉擇等等。我們如何應對這樣的加速,規避最糟糕的後果。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威廉·龐德斯通
《推理的迷宮:悖論、謎題及知識的脆弱性》作者是威廉·龐德斯通。本書蒐集了經典的思想實驗和哲學沉思,這些問題觸及邏輯推理和語言的終極界限。作者龐德斯通向讀者證明,它們不是腦筋急轉彎那麼簡單,對於這些問題的深入思考涉及密碼學、決策論、亞原子物理和計算機程式設計等領域。
最近更新 2020-04-14
作者 : 羅振宇
《羅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作者是羅振宇。本書精選羅振宇的諸多思考,與你分享成長的洞見:《微革命》:轉身、立定、呻吟、躺下,就是網際網路時代個人崛起的方法《發現你的太平洋》:不跟存量較勁,而去尋找人生的增量《瘋狂的投資》:有好點子馬上行動,當實幹家而不是評論家《和你賽跑的不是人》:放棄追求地位,轉而追求聯絡;放棄追求效率,轉而追求趣味《怎麼當個明白人》:真正的牛人,就是在集體中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思考的人迷茫時代,怎麼當個明白人?
最近更新 202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