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類。
所以潘安對自己修纂的書很是謹慎,小心不能有一些和反動沾邊的話語,布凡的日子要比他好過一點,一點是他父親有些人脈能對他照應一二,二就是他官位高一些。
翰林院學士是翰林院官位最高之人,為正五品,布凡一上來就是從六品,可以說不低了,翰林院職位比他高的不到兩掌之數。
潘安就比人家低了一級,但是頭上壓的人就多了好幾個,因此他比布凡的日子過得要慘上不少,這也得他慢慢經營,幫人幹活這事說是個壞事也不見得,你要是趁這個機會把活幹好了,跟人關係處好了,也是可以經營些人脈的,這樣就可以開啟在翰林院目前的困局。
要想解放目前的日子還是得有個突破點的,潘安也是在找這個機會。
總的來說,翰林院的日子不算難過,反而是潘父潘母看著兒子這麼辛苦,日漸消瘦,心疼得不行,他們帶著幼子幼女過來和長子一起過,本以為長子這成了官那必是威風凜凜,整日喝茶看書便有大把銀子的月俸。
結果還真不是這樣,使得潘母隔三岔五就給潘安燉些雞湯,讓他補身體。
第116章 家事
等到潘安發了第一筆月俸欣喜之情溢於言表,目前潘安一家可以說就是脫離潘安出來單過了,潘安是想把父母接過來享福的,現在的日子也算也可以,不過更好的日子肯定是在他尚了公主住進駙馬府之後。
目前潘安的月俸養著潘父潘母外加弟妹還是沒什麼問題的,家裡處於小康水平,至於弟弟的啟蒙也算好說,他目前每天工作朝九晚五,晚上回來還是有不少時間可以來利用的,因此就把請啟蒙老師的錢省了下來。
然後潘安請了兩個僕婦,潘母張氏也到了該過好日子的時候,雖然潘母手頭還有收的田租這個進項,所以他們二房這兩年過的不錯,但是和一般官員的母親肯定是沒法比的,如今有條件了,也不能再讓母親辛勞了。
但是出於他爹這個男人四十一朵花的年紀考慮,潘安就沒買小丫鬟,買了兩個歲數比較大的僕婦。
一開始潘母還不習慣這樣什麼都不用幹的生活,後來倒是又找到了事情做,張氏本就會些女紅,以前潘母經常做些鞋面,荷包之類的賣錢供著潘安讀書的一部分開銷,不過自打潘安成為舉人她就過上了收田租的生活,平時還要伺候婆婆,做飯洗衣就沒怎麼做這些了。
如今一下子兒子成了當官的,而且潘安如今正七品,是可以為妻子或者母親請封的,他未來的妻子顯然不需要命婦身份,所以潘安已經上折為母親請封孺人,這是正七品官員家眷的誥封。
這封號下來只是時間問題,為了不讓母親之後接到聖旨的時候太過震驚,潘安已經提前告知了張氏,張氏乍一下得知自己這一朝就要從一鄉下婦人成為朝廷命婦,激動得好幾天都沒睡著覺,潘父眼看自己媳婦都要成有品級的官夫人了,自己還是個平民呢,頗有點酸酸的。
張氏激動了幾天以後只覺得自己身份馬上就要不一般了,不能再向從前那般粗俗了,也得為兒子做些什麼,於是張氏開始了鄰里走動。
周圍的當官的品級都不高,不然也不會住在這,不過他們娶的夫人有的是小家碧玉,也有大家閨秀,張氏秉持著遠親不如近鄰的想法,去拜訪了幾家,雖然有的人家對她挺疏遠,但也客氣有禮。
就是這樣讓張氏結交了兩家的家眷,其中一家當家的官職是八品,他的這位夫人和他一起始於微末之時,也是出身農家,境遇和張氏比較像,不過張氏比她強的地方就在於公婆和丈夫的兄弟姐妹不在身邊,日子比她自在。
不過這人的丈夫當官早些,她對於官家夫人的事情比張氏知道的多多了,而且人比較爽朗熱情,張氏和她一來二去就熟了。
另外一戶那位夫人的丈夫和潘安一樣就職於翰林院,而且這位夫人是官員之女,雖然父親官職不高,但也算是大家閨秀了,性格十分溫柔羞怯,為人和善有禮,張氏就喜歡這樣看起來知書達理的姑娘,他想兒子娶得就是這一種。
這位翰林院官員的夫人吳氏在女紅方面很有擅長,張氏和她走動多了就和她學了起來,之後就帶著女兒五丫一起去,張氏本身女紅技藝很是粗淺,他覺得女兒以後可是官家小姐,自然得按照大家小姐那樣培養。
來到京城以後也不叫五丫這個小名了,五丫大名潘蓉,吳氏就叫她蓉蓉,張氏可以說是帶著潘蓉來向吳氏拜師了,於是沒事就拿些自己做的糕點小吃帶過來給吳氏。
潘安看他娘對京城的生活還算適應,和鄰里相處得也挺好還是挺欣慰的,不過潘父就不太一樣了,潘父本身就是個老實木訥的人,沒啥手藝在身,只會種地,在潘安小的時候他除了種地之外就是去碼頭扛貨賺些來給兒子添些紙筆,供著兒子讀書。
在潘家搬到縣城之後,因為張氏一個女人下鄉收田租不方便,他就和張氏分工,他去收,張氏來算,家裡一些力氣活他也是得乾的,沒事的時候和媳婦聊聊天,逗逗娃,日子過得也挺滋潤。
自從來到京城以後,四周都是官老爺他和人家沒有共同話題,再說他也不敢上去搭訕,雖然他有個當官的兒子,但是他自己不是官啊,這裡住的官員年紀都比他兒子大多了,大多數和他歲數差不多,所以他們的爹就和他爹歲數差不多,他也沒什麼共同話題。
現在妻子白天就帶著女兒去吳氏那裡學女紅,家裡的活又有僕婦幹,他就只能和小兒子作伴,看著他玩玩鬧鬧,其實是有些無趣的,因此這京城中的生活他適應得並不如妻子張氏。
潘安也是過了好一段時間才發現他爹的情緒狀態不太對,其實潘安也考慮過潘永民的情況,他現在正值盛年,就這麼在家待著看二兒子確實挺讓人萎靡的,要知道潘父以前也是家裡頂樑柱,這一下子讓他什麼都不幹十分的不適應。
潘安也想過給他爹找點事情做,他不可能讓他爹再去扛貨,想給他爹活動一下去個朝廷相關的清水部門當個正式工不可能,臨時工還是可以運作一下的,不過他爹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識字,要是識字的話可選擇性多,比較好找,不識字就不好說了。
他目前還沒什麼人脈,這本來不難的事情他現在要做到也挺麻煩的,看父親這樣潘安也不能這麼徐徐圖之了,乾脆找到了人脈最廣的王鈺幫忙。
王鈺最近也在為自己的授官各處奔走,現在對好些地方都挺熟,沒讓潘安等多久這自己的官沒跑下來就把潘父的事情跑下來了。
就是一閒職,基本上什麼活都不用幹,就是幫忙看著地方,每天按時上下班,就是薪酬挺低的,潘安覺得還不錯,有點事情做他爹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