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真是有點不自在,至今為止他都沒見過這位公主,更不知道她性情容貌如何,以後他們雖是夫妻,卻有君臣之別,可以說這日子以後能過成什麼樣真不好說。
他原本是計劃娶個書香門第人家知書達理溫柔賢惠的姑娘,兩人相敬如賓和和美美的過一輩子就挺好,反正他又不會納妾,這古代女子對男人的容忍度他是見識過的,他覺得以他的本事和性情日子過好沒問題。
這一賜婚可以說把以前偶爾琢磨出來的計劃打破了,不過他對男女之情感覺還沒咋開竅,這個時代倒是娶誰都一樣,就是看以後怎麼過。
自己瞎琢磨也沒用,潘安看王鈺是打聽不到什麼了,畢竟人家是金枝玉葉,皇家定是不會允許公主們的訊息流露的世人皆知的,他還是向他十分問問說不定還有門。
王鈺和潘安這次可以說是衣錦還鄉,兩人買了不少東西回去,特意僱了個鏢局護送,這年頭帶著這麼多東西上路不安全,錢財還在其次,命更重要。
他們也沒說自己是這一屆的進士,兩人比較低調,尤其是準駙馬爺潘安目前還處於思緒不太清楚的狀態,對未來有些迷茫。
臨行前潘安還特意去拜訪了杜仲,這傢伙這次沒考上看著好友不光成了探花還要迎娶公主做駙馬爺,那叫一個羨慕嫉妒恨,狠狠灌了潘安一頓酒才把他放走。
至於方永,一提起來杜仲也是嘆氣,自打方永會試上榜以後不知為什麼和他們這幫朋友疏遠了不少,總是上趕著去結交一些權貴或是大世家的子弟,人也不像以前那樣開朗了,看著有些陰沉,看樣子是逢生死大變給刺激的。
杜仲都沒怎麼和方永來往了,潘安就更不用說了,兩人提起來只能是嘆了嘆氣惋惜一下。
回家這一路還是很順利的,他成為探花的事情現在已經傳回去了,其實官差報信還沒這麼快,主要是王鈺那裡,殿試結束婚事一有門他就命人快馬加鞭往回傳訊息,這訊息肯定是不光有他被人大官看上要做女婿的事情,還有他和潘安這次成為進士的事情。
武安縣不光出了王鈺這個同進士,還出了潘安這個探花郎,這是多大的政績啊,縣令大人作為王鈺的老師比他們家人收到訊息都早,立馬敲鑼打鼓派人去潘家報信了。
潘家收到訊息後的喜悅可想而知,老兩口當即就讓人去修墳,等到孫子一回來就去祭祖,這是他們還不知道潘安要尚公主的事情,這事情發生在瓊林宴上,潘安還沒讓人帶訊息回去。但是這訊息估計比潘安成了探花郎還要讓潘家震動。
潘安這事驚動了潘家所有親戚,但凡能沾點邊的都湊上來了,等到潘安回到家門口的時候看到他家門口一群眼生的人只覺得難道他走錯路了,還是他家搬家了。
這群人看著潘安穿的很素淡,身後一馬車的東西,整個人風塵僕僕的,有點像投奔親戚的架勢,不過他這相貌出眾,剛開始大家還沒反應過來這是潘安,畢竟大家都覺得探花郎就是大人物了,肯定穿著綾羅綢緞,騎著高頭大馬威風凜凜的啊。
但是潘安這帥得太有辨識度,整個武安縣也不好找個這麼俊俏的小郎君,所以還是有人將信將疑的叫了聲,“潘安潘大老爺?”
潘安一時沒搞明白情況,點頭恩了一聲,結果一下子被包圍了,大老爺們推推搡搡倒沒什麼,居然有姑娘往上撲要給他做妾的。
還做妾?他這輩子都不可能有妾的,他樂意長公主也不樂意,他不想出師未捷身先死。
好在沒讓他等多久院裡的人就發現了外面的反常,他終於被解救出來了,而且為長公主殿下保住了他的清白之身。
得知外面都是些八竿子打不著連他面都沒見過,剛才一口一個大侄子,當然大多數還是叫潘大老爺,潘安覺得他還年輕,老爺把他叫老了。
潘家人這次見他不像他考上舉人時候那樣熱情親近,更多的是敬畏,他爺爺還好點,老人家活得長也活得明白,孫子那出息那也是他孫子,頭一個是他先迎上去。
他娘在那不遠不近的站著,一手牽著弟弟一手牽著妹妹,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潘安知道那是激動的,可是他娘也有點不敢上前,這就更別說別人了,他們都知道潘安不一樣了,這真正是飛出農門的金鳳凰。
還是他爹把潘安的小弟抱起來過來和潘安說話,小弟已經啟蒙了,如今正是調皮好動的年紀,知道眼前的是他親哥就不怕了,童聲童語讓屋子裡的氣氛好了許多。
本來氣氛可以更融洽,可惜潘奶奶插了一句,“安安啊,你這也有大出息了,也得考慮終身大事了,奶奶知道現在一般姑娘你定是瞧不上的,以後咱得娶大官的女兒,但是可以先納妾啊,子嗣為重啊,林老爺你知道嗎,那可是咱們縣的鉅富,不比趙家(王鈺外公)差多少,他說了要把嫡女給你做妾,你娘也是同意的。”
潘奶奶對他那真是一年一個態度,現在完全是一副為孫兒著想的慈祥模樣,說完還給潘安他娘使眼色,這件事張氏還真是頗為意動,這要是以前林老爺和她家結親她都不敢做這夢,現在人家上趕著把女兒送給他兒子做妾,想著他兒子歲數不小了,潘平兒子都能打醬油了,她對這門親還是挺滿意的。
於是,面露希望看向潘安,潘安環視眾人,潘爺爺沒吱聲看樣子也是默許。
潘安靜默片刻開口,“陛下隆恩浩蕩,將永安長公主賜婚於我,欽天監已算定婚期,就在半年之後。”說著從包袱裡小心掏出一明黃色布綢,“這是聖旨。”
落針可聞的靜。
第113章 家中過渡
潘安在給潘家帶來一個重磅訊息之後,心滿意足地拖著疲憊的身體去休息了,至於聖旨被他爺爺供在香案上了,估計現在一家人正在沐浴焚香再參拜,他爺爺怕聖旨丟失損壞之類估計得讓潘平守一宿。
今晚對潘家來說註定是個不眠之夜,潘爺爺一口接一口地抽著菸袋,眼睛盯著供案上的聖旨臉色不斷變化,一會兒喜一會兒憂一會兒忍不住在屋裡走來走去,至於被叫來守夜的潘平,過去了剛開始的興奮勁,這會兒已經困得不行了。
說起來潘平的仕途就沒法和潘安比了,他資質有限,運氣一般,自打考上童生以後年年參加院試可惜一直榜上無名,說起來他與潘安同歲不過月份大些,其實二十一歲沒考上秀才也沒什麼,還有六七十歲還在參加院試的呢。
不過在潘安的對比之下潘平覺得自己在讀書上可能沒什麼天分,他有了童生的身份要是託一託關係是可以去縣衙當個小吏的,不過這得有人才行,好在縣太爺很看好潘安的前途,今年讓潘平進了縣衙當了書吏。
潘平這在現代也算是公務員了,而且他還有個如花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