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小點更貪睡,就和潘安牢騷起來。
“潘兄,雖說咱們要練武強身健體,是得早些過來,但是也不用這麼早吧,雞還沒叫呢!”陳貞頂著一頭呆毛,怎麼壓也壓不下去,想著自己有一天居然起的比雞還早,不由得十分無奈。
潘安正興奮呢,看好友一臉蒙圈拍拍他肩膀就開始心靈雞湯,“一日之計在於晨,這時候空氣清新,一會兒你一旦開始覺得精神了,我們今天第一天來看看情況,以後就不會這麼早了。”
摸摸陳貞的腦袋,潘安有點莫名愧疚,想想他初中的時候最痛恨早起上學了,估計陳貞小同學也是克服了早起困難障礙才和他一起來的。
三人對練武這件事還是很有興趣的,男生難免會對武俠充滿嚮往,雖然現實往往會打擊他們。
三人來到演武場以後就發現已經有不少人在練武了,大家哼哼哈哈的還挺有氣氛,潘安覺得自己都被感染了,更有動力了。
王鈺更是激動地握拳表決心,“我一定要好好習武,以後再遇上劫匪就把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三人鬥志滿滿地找到了武師傅,然後在武師傅的指導下紮了一早上的馬步。
雖然只是扎馬步,但是潘安覺得這馬步還是挺有講究的,姿勢要想做標準挺不容易的,最起碼王鈺這一早上就沒合格過一秒鐘。
潘安現在還在聽他嘀咕,“兩腿平行開立,兩腳間距離三個腳掌的長度,然後下蹲,腳尖平行向前,勿外撇。兩膝向外撐,膝蓋不能超過腳尖,大腿與地面平行。同時胯向前內收,臀部勿突出。含胸拔背,勿挺胸,胸要平,背要圓。兩手可環抱胸前,如抱球狀。虛靈頂勁,頭往上頂,頭頂如被一根線懸住。”
這話真是一字不落的背了下來,潘安不得不佩服王鈺,武師傅就說了一遍,他記得這麼牢,估計也是一早上老是挨踢,一直在不停回憶的結果。
透過扎馬步潘安也是意識到自己的身體素質真是不行,姿勢做不標準不說,維持一個姿勢都堅持不到一分鐘,這體力真是差的不行。但是這姿勢要是做不標準,長期這麼下來達不到強身健體效果,還會帶來負作用,所以每天來跟著武師傅練很有必要啊。
潘安看著他的學習機生活模組那一欄已經有了一樣新技能,扎馬步(入門):1%
潘安也是瞭解到這馬步還是有學問在裡面的,而且有很多種,什麼深馬,淺馬,二字鉗羊馬,四平馬等等,而且堅持到十分鐘以上才會有效果,不過這也是循序漸進的事情,從堅持一分鐘開始,武師傅說一個月以後如果他們能堅持兩刻鐘,這樣就能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而且武師傅還和他們開了個葷,說是他們這種小年青就是該多練練那不,對以後成親了那個咳咳咳十分有好處,這樣看來就是關係到子孫繁衍的大事啊,把他們三個弄得挺不好意思。
來了府學以後最重要的還是讀書,鍛鍊身體學習武藝只是輔助,結束晨練以後潘安等人就感受到了府學的學習氛圍,這裡大家交流要多一些,不像當初在周秀才學堂的交流大多是閒聊玩鬧,這裡更多是在做文學交流。
第一個上午是一位姓周的舉人來講《周易》,雖說四書五經他們都學習過,但是還要更進一步理解,鄉試的經義題要更加晦澀難懂,出題也是花樣百出,目前在府學的夫子講四書五經都是以經義題為基礎,帶著他們探索四書五經更深層次的東西。
潘安等人聽了以後也是茅塞頓開,頓時覺得這舉人和秀才果然不在一個層次上,他們還有的學呢,剛剛成為秀才的驕傲浮漂也沉下來不少。
潘安同樣反省了自己自從考上秀才以後對於書本的荒廢,決定以後要每日三省,不忘初心,他的科舉之路還漫長著,可不能因為一時的小成就就迷住了眼。
於是潘安就開始了每日早起先和王鈺,陳貞去演武場扎馬步,然後勤學苦讀的生活,府學中藏書比較多,學生可以在不損壞的前提下借些手抄本出來讀,這也對潘安有很大幫助,畢竟單單讀四書五經想考鄉試定是不夠的,還是要拓寬自己的眼界。
且鄉試與院試,府試等最大的不同不光是試題難度的增加,最難的便是增加了策論這一項,策論是議論當前政治問題,向朝廷獻策的文章。這不光考得是你的文采,還有對政治的敏感度,和知識面的廣度。
策論涉及面比較廣,而且就是議論時政,所以在行文時要注意度的把握,尤其是涉及今上,朝廷頒佈的一些時令法規,作文就要慎之又慎了,你要是表達出一點反社會因素,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弄不好人頭不保,自古文字獄就是讀書人的一大墳坑。
除了涉及政治,可能還會出關於水利,天文,農耕等方面的策論題,所以這時候就是考驗你的知識儲備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總之策論想要寫好十分不易,潘安覺得這三年他得多看書多思考,各方各面都要學習一些,而且要真是出了農耕水利方面,最好親身實踐過相關事務,不然寫出對策也是紙上談兵,空有表皮,內容不盡不實。
農耕潘安倒是體驗過,水利就不易了,前世倒是經常在新聞上看,多少知道一點,在古代水利方面最出名的便是《水經注》了,想想他還真是任重道遠。
除了師資力量雄厚,還有演武場和藏書閣,且因為秀才進入士這一階段,所以府學裡也會教授六藝,射箭樂器都會開課,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學習,這一點對於從未接觸過這方面的底層學子來說是一大福利,大家都在吃飽線掙扎,哪有閒錢學習這些。
潘安之前知道陳貞通曉畫藝,且有些造詣,沒想到這位少年樂器也會不少,琴,簫,箏都彈得還可以,最起碼成曲,且可以欣賞。
不過陳貞出身世家,自小便學習這些倒是沒什麼可意外的,王鈺也是一樣,雖說是個庶出子,但是好歹有個舉人爹,從小耳濡目染不少,再加上他外公捨得給他砸錢請老師,這傢伙會的更多,相當多才多藝。
潘安不得不再次感慨古人果然不容小覷,年紀輕輕,都這麼學識豐富,多才多藝。
這也是潘安接觸的這兩個朋友出身皆不錯的原因,換做和他一樣的農家子定是不會這些的。
所以常說寒門難出貴子,這不能說是個人資質的原因,有的時候教育資源和眼界也限制了他們自身的發展,再加上不管現代還是古代都是人情社會,有人脈的當然要比沒人脈的混的好些,所以說啊,這活著真是門學問。
潘安剛剛接觸樂器,把府學中授課的樂器都接觸了一番,發現自己在古琴上有些天份,就算沒有學習機他也對古琴抱有很大興趣,所以為了留更多時間給讀書,他之後就只學古琴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