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過買新的沒必要吧,我都這麼多衣裳了,我看這件深藍色的就還不錯。”這件還是當初府試時潘安在府城買的布做的。
潘永民不同意,連連搖頭,“這哪行,我兒都是秀才公了,得有兩身像樣的衣裳,明日見同窗和大人可不能失禮,就這麼定了,明天早些起來,爹帶你去買兩身衣服鞋襪。”
潘安拗不過他爹,只能點頭同意了,反正他爹高興就好,他也的確缺兩件像樣衣裳。
第二天兩人一大早就興沖沖去逛成衣鋪,潘安買了一身月白色和一身湖水綠,又買了一塊藍色方巾,如今潘安成為秀才,也可在頭上佩戴方巾了,這也是士的象徵。
晚上潘安穿著月白色衣裳,頭戴方巾便去找王鈺和陳貞一起參加謝師宴,幾人在一起不免聊到武安縣考上榜的都有何人。
聽王鈺說武安縣這次可是大豐收,今年竟有七人考上,可以說是極為少見的,往年也就兩三人,多了不過四五人,看來縣令今年的考核能再上一個等級,估計除了考上的考生最高興的就是他老人家了。
潘安他們三人就不用說了,何毅此次也上榜了,只不過名次十分靠後,就比陳貞好一點。
潘安考試的時候就坐在何毅斜對面,倒是知道他的情況,這次他受臭號和身體的影響比較大,第一天就吐的臉色發白,第二天看他走路的腳步虛軟,幾次跑茅房,明顯是拉肚子,堅持到第三天的時候人都十分憔悴了,蓬頭垢面,一點沒有冰山美少年的氣質了。
可惜了,以他的才學正常來說名次是可以很靠前的。
其他三人,有一人潘安挺熟,就是他們甲班的李智,經常找人借一文錢的那個少年,其他兩人都是世家子弟潘安並不認識。
謝師宴上潘安如願見到了這位傳說中性情無常的主考官俞樾,在這宴會上倒是沒看出他哪裡乖張,雖然對待眾多新晉秀才比較冷漠,但也還算客氣。
照理說一般謝師宴的舉行就是主考官以及其他考官挑選弟子,一般是以主考官為主,雖說俞樾已經是在座所有人的座師,但是和老師定是沒法比的。
於是眾人都積極表現,尤其是這次的案首,此人也算厚積薄發,今年已經三十有五,和俞樾差不多年紀,一口一個老師叫的十分親熱,一直寸步不離跟著俞樾,意思十分明顯。
不過俞樾並未表現出要收他為徒的意思,可以說這位座師沒有表現出任何要收徒的意思,本來也想打他主意的王鈺也是失望而歸。
潘安倒是十分理解王鈺,照理說這位案首年紀有些大了,畢竟許多人在不到三十的時候就已經中進士做官了,所以主考官不收他情有可原,不過王鈺可是還年輕的。
而且王鈺家中情況複雜,他要是有一位老師在後的話許多問題就可迎刃可解了,相當於和他爹一樣有了個靠山。
“王兄,你也不是完全沒機會的,除了主考官,還有其他考官,雖然比不上俞樾大人,但都是學識淵博之輩。”潘安給王鈺鼓勁,他其實也想拜師,有了老師之後在科舉之途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但是一般能拜師的都是前幾,他雖然進了前十,但是靠後了點,沒看第一第二都沒著落,他估計是沒戲的。
王鈺又打起了精神,向一位副考官走去,這位考官看著溫和可親,身形瘦削,膚色偏白,可以說是個十分典型的讀書人長相。
這位大人旁邊已經圍了好幾位考生,都頻頻向這位大人敬酒示好,看來大家都是一樣目的,潘安覺得王鈺希望還是挺大的,畢竟他才學出眾,又是此次院試第二。
“劉大人,小子王鈺,久仰大人大名,曾有幸拜讀過您寫的越陽樓記,佩服您的遼闊胸襟和高遠的抱負。”王鈺還是很會聊天的,知道怎麼說才能引起這位大人的注意。
這位劉大人確實注意力被吸引了,轉頭看了眼王鈺,“王鈺?可是此次院試的第二名?”
王鈺面上一喜,連忙應答,“正是小子。”
這位劉大人先是上下打量了一下王鈺,然後誇獎了一下王鈺的文章,說他院試中詩賦做的極佳,十分有才華,讓他繼續努力,不要驕傲之類,雖然是誇了,但是客氣有餘,親近不足。
且潘安也觀察到了這位劉大人在打量王鈺時輕皺了一下眉頭,雖然很快舒展,但是對於一直盯著他的人不難發現,潘安知道王鈺應該也發現了。
王鈺的身形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現在的官員大多顏控,尤其是當朝皇帝,挑做官的都喜歡挑長得好的,且現在以瘦為美,比較流行潘安這種小白臉型別的陰柔病弱美。
王鈺這種豐滿型的可能在唐朝比較受歡迎,畢竟那時女人都以胖為美,男人應該更不在乎這個吧。
王鈺在這一點上確實吃虧,現在可能問題還不大,但是以後要是走到殿試那一步,不管是成績還是分派官都會受到很大負面影響的。
最後這位劉大人收了此次院試第三名為弟子,是個十六歲的清秀少年,考得第三文采自然不弱,且還年輕英俊,以後前途可期。
這次只有他一人拜得老師,其他人皆無收穫,不過同年也是人脈資源,大多人無緣拜師,於是都積極結交同窗,也是為以後鋪路。
潘安只能無聲安慰王鈺,這種事情強求不得,本來挺開心的,潘安見王鈺這一次宴會都沒吃什麼,一直興趣淡淡,不大說話,就知道他心中定是十分失望的。
陳貞過來一臉茫然地看著他和王鈺,不太懂王鈺明明考了第二,怎麼今日情緒如此低落,都不如往日開朗。
潘安無奈搖頭,一個情緒不佳,一個不擅世故,他也不是八面玲瓏的人,這謝師宴參加的有點尷尬啊。
第41章 遇險
第二天潘安就和王鈺,陳貞一同上路了,王鈺完全不見昨天的情緒低迷了,大家一路上說說笑笑。
潘安沾了他們兩個的光,第一次坐馬車,不由得想起自己御術的技能,想要一試身手,可惜三番五次被兩位好友制止,說是怕出人命,潘安無奈,只能作罷。
“如今我們三人都已是秀才,也該考慮三年後的鄉試了,你們可要參加?”王鈺想起鄉試就躊躇滿志,今年武安縣可是一箇中舉的都沒有,鄉試的難度可想而知。
“畢竟還有三年時間可以準備,雖然鄉試難度和院試不可同日而語,但我也想一試的。”潘安早就考慮好了,這次鄉試正好在院試之前,下一次就要隔三年,還可好好讀書準備,要是隻隔一年半年估計他就不去浪費銀錢了,畢竟鄉試要去郡城參加,車馬住宿以及甘結費比考院試高得多。
陳貞在那想了一會兒,也點了點頭,“我也是想參加的,不知兩位兄長接下來打算去哪讀書,縣學還是府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