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8-01 08:07:18
六
儒、釋、道三足鼎立於學術,這是常識。王陽明既於內心世界揚棄了後二者,那麼他的最後落腳點自然歸屬於儒家。至於他日久於“格物”而不見進益者,此時的王陽明似乎意識到,這應該不會是理論出問題,很可能是他的技術性操作有問題。
一直以來,他總是一個人在路上。
於是,王陽明思考了行走的另一種方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夫子之後,聰明的讀書人用一種行之高效的模式,最佳地繼承了這位儒家奠基者的好學精神,它就是如雷貫耳然而今已不傳的師友之道。
儘管大明朝此前的歲月,所謂的師友之道久已不行於世,但對於眼下的王陽明來說,他可以看好,也只能看好這種模式。因為他希望奇蹟出現,更因為他已別無選擇。
弘治十八年(1505),王陽明在讀書人中間首倡身心之學,藉以振起一味沉溺辭章記誦的不良風氣。
這次的大膽嘗試,給王陽明帶來了莫大的信心,因為“聞者漸覺興起,乃至有執弟子禮者”。緊接著,他的幾可視若叛逆的勇氣,更體現在下面這件事情上:
專志授徒講學於京師。
冷嘲熱諷隨之而來,說“譁眾取寵”者有之,說“立異好名”者有之。無視這些干擾,王陽明果然交到了志同道合者,其中之最著者,便是當時的翰林庶吉士湛若水先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