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鄒衍提出五德終始說,認為歷史朝代是按照水、火、木、金、土五種德性相生相剋的原則,週而復始,不斷更替。
先秦法家一般都承認歷史發展,主張隨著歷史的變遷而實行不同的治國方策。
儒家則以堯舜時代文武周公時代為最高典範,厚古薄今。
雖然各家對事物變化的看法在形式上很不一樣,但是無論是退化論、迴圈論、進化論,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承認:社會在變化,各個時期不一樣。
這就是我在三常主義中的“時間性原則”。
至於是以前的好、還是現在的好、還是迴圈往復,這是一個價值判斷的問題,也是一個歷史觀的問題。
三常主義的“時間性原則”,除了可以用來觀察歷史、社會發展之外,也適用於幾乎大多數的事物變遷中。
日期:2012-03-06 20:17:08
人有生老病死,所有的東西,都有“保鮮期”,此時彼時肯定是不一樣的。
一項政策,會隨著時間的演變而完全變質,不可能永遠一成不變地發揮積極作用。朱元璋在明朝開國之時,以軍戶軍屯的方式,使軍隊實現了糧食的自給自足。朱元璋很得意地說:養百萬兵,不費天下一粟。但是不足百年之後,這套制度就完全背離了初衷。軍戶忙於種地,簡直成了穿軍裝的老百姓。軍戶的土地被軍隊各級軍官所侵奪。結果是,糧食不能自給自足,軍隊也沒有戰鬥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