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是忘了?
沉默良久,潘明理說:“你給下邊打個招呼,要不然那些想找季春來救命的人恨死你。”頓了頓,他補充,“……說實話,我真懷疑你是怎麼玩轉耿家的。”
耿修武“啪”地掛了電話。
潘明理把聽筒掛回去,搖著頭說:“還是這脾氣。”
他們三個人少年相知,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各奔東西,這兩個人卻還是沒變過。成鈞一樣認死理,耿修武一樣容易受激,他依然夾在中間兩邊都不受待見。對於潘明理來說,要是將來哪天三個人可以重新坐在一塊好好地聊聊天,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
潘明理回到季春來那,正正經經地替耿修武向季春來道歉,用比較委婉的理由把真正的原因帶過去了。最後他鄭重地說:“到時修武他一定會親自來向你賠禮。”
季春來還沒說話,成鈞已經冷笑著說:“潘明理,你和稀泥這麼多年就不覺得煩嗎?”
潘明理看著成鈞:“成鈞,你和修武好歹也是朋友一場——”
成鈞臉色發冷:“他做的那些事把老師辛苦營造的好局面全毀了。”
潘明理也被他撩起了火氣:“那你為什麼不去幫他!他當時忙得焦頭爛額,身邊連個可以信任的人都沒有,能撐下來已經很不錯了!你知不知道你當初選擇幫魏其能而不幫他有多傷他的心!”
成鈞沉默下來。
鄭馳樂向關靖澤投以詢問的目光,關靖澤用口型跟鄭馳樂說悄悄話:“回頭再說。”
關靖澤知道這潘明理三人的恩怨,他們也算不上反目成仇,只是見了面彼此都不痛快,還不如老死不相往來。
後來成鈞離開嵐山另尋發展,耿修武不也沒為難過?說白了也不是多大的事,就是昔日的老朋友各都有了各自的立場,想法、做法都已經湊不到一塊而已。
關靖澤瞄著鄭馳樂。
鄭馳樂不是成鈞那種人,相較於死板的原則,鄭馳樂更看重的是感情。
所以他跟鄭馳樂之間應該沒有那樣的衝突。
可鄭馳樂現在最重視的人就是他師父季春來,這個人不重名利,光執著於追尋醫理,六十多歲時才肯停下四海為家、遊走各地的腳步回淮昌安頓下來。
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季春來走的時候會把鄭馳樂也帶上。
當初吸引季春來回淮昌的……似乎就是嵐山這個藥材產地?
關靖澤暗暗盤算起來。
既然成鈞準備搞專案,以成鈞的能耐也不至於搞砸,要是再讓他父親加一把火,嵐山的開發也許能提前。
搞活這個藥材產地好處非常多,畢竟如果它的效益起來了,其他地方就會有人自發地效仿。
關靖澤在基層時也沒少跟商人、農民打交道,無論口號喊得多麼好,群眾覺悟有多高,推動市場發展的原動力終歸還是利益。只要把看得見的利益擺出來,不用號召都會有人想辦法克服困難把事情辦好。
更重要的是,季春來碰上了這事兒應該也會留下來吧?
可惜他現在才只有十一歲,很多東西都不能直接參與。
看來要儘快讓父親更加看重自己才行。
關靖澤皺起眉頭思索。
鄭馳樂見關靖澤若有所思,悄悄伸手在他手背上掐了一把,無聲地擺口型:“想什麼呢。”
關靖澤瞅著他,沒答話。
鄭馳樂被他瞧得一愣,也不說話了。
他記憶裡的關靖澤就是這模樣的,多說半個字都像要了他的命似的,整一個悶葫蘆。
從關靖澤忽悠成鈞留下時鄭馳樂就看明白了,這傢伙就算變小了也不會改變他那工作狂本質,心裡頭永遠在琢磨著該怎麼辦事。
如果關靖澤是十一歲的關靖澤,鄭馳樂也許還能開導開導,可換成是跟他一樣已經活了二十五年的關靖澤,他開這個口總歸有點兒不太合適。
連佳佳都還沒會說話,他們之間缺少了必要的溝通橋樑。
名不正,言不順。
鄭馳樂收回了自己搭在關靖澤手背的手,跑過去跟潘勝男搭話。
關靖澤盯著自己被鄭馳樂捏了一把的手,眉頭皺得更緊。
如果他的感覺沒出錯,鄭馳樂剛剛好像一下子冷淡了很多。
這種狀況關靖澤早前也猜測過。
以前鄭馳樂來鬧他都是藉著佳佳的名義,“回到”這邊以後鄭馳樂之所以對他毫無芥蒂也是因為以為他只有十一歲。
他不是十一歲的關靖澤,所以鄭馳樂的態度會改變也不奇怪。
沒錯,一點都不奇怪。
要是鄭馳樂突然跟自己無話不談、密不可分,那才是怪事。
關靖澤說服自己擺平心態。
他安靜地看著跑去跟潘勝男說話的鄭馳樂。
鄭馳樂很快就順利取得潘勝男的信任,哄得潘勝男乖乖伸出小手給他把脈。作為交換,鄭馳樂又伸出手給潘勝男學著摸脈。
鄭馳樂的人緣本來就好,那張臉彷彿天生就長得叫人想親近,兩個“小娃兒”一下子就混熟了。
關靖澤的目光始終追隨著鄭馳樂,直到潘勝男已經徹底卸下心防,大大方方地撩起褲腳給鄭馳樂看腿傷才轉開視線。
他看向已經轉移了戰場的潘明理和成鈞。
潘明理和成鈞似乎談完了,並肩朝裡頭走來。
成鈞站在牢房前,恭恭敬敬地對正看著鄭馳樂給潘勝男問診的季春來說:“季先生,我有件事想讓你幫忙。”
成鈞和潘明理的對話季春來聽了大半,隱約也猜出這兩個人跟耿家有關係。
當初的事季春來問心無愧,但也能理解耿修文的死對耿家造成了多大的損失,他身無牽掛、四海為家,這牢坐起來也沒多大怨氣。
聽成鈞語氣誠懇,季春來問道:“什麼忙?”
成鈞鄭重地說:“這幾年承包制慢慢鋪開,農村也漸漸煥發出生機。嵐山這邊是天然的藥材產地,應該因地制宜地進行開發。今天有人提醒了我一個很重要的事,想要開發好嵐山,對嵐山一帶的村民們進行技術培訓、傳授試點經驗是必須要,這是做出成果、做出效益的保證。我大學學過幾年,但很多經驗是大學裡面學不到的,幾年前我就開始跟一批比較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