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先賢的表率作用,也深深影響了春秋時代有社會責任感和道德使命感的大夫士們,促使他們堅持自己的道德及政治操守。今天講兩個故事,有兩位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們用實際行動完美闡釋了“內稱不避親”和“外舉不避怨”。

日期:2012-12-22 10:30:00

三 石碏的大義滅親與祁奚的舉賢不避親仇——論士大夫公私邊界的劃分(3)

先來講一下“內稱不避親”,代表人物是衛國的大夫石碏。

歷史上有一個特別著名的成語“大義滅親”,這個成語的創造者,就是石碏。在講述石碏的故事之前,先把衛國的世系簡單的介紹一下。

在春秋前期,衛國是個非常重要的諸侯國,處在晉、宋、齊、鄭之間,統治區域大抵在今晉冀豫魯四省交界之處。以與周朝王室的關係親疏來說,衛國是正宗的龍子鳳孫出身,衛國的第一任君主衛康叔是周武王姬發的同母弟弟,深受千古一相周公旦的喜愛。

衛國是姬姓諸侯國中比較嚴格遵從周公政治思想的國家,衛康叔是衛國最著名的賢明君主,能“和集百姓”,曾經被周成王通令表揚。衛國國祚傳到衛武公姬和時,已經是第九代了。

可以說姬和是小一號的衛康叔,他在位期間,奉行祖先康叔的仁政,史稱“百姓和集”。衛國本來是侯爵,但在著名的幽王之亂時,姬和曾經出兵幫助周平王,所以平王很感激姬和,把衛國的爵位由侯升為公。姬和在位時間相當長,足有五十五年,公元前758年,姬和壽終正寢,太子姬揚即位,就是衛莊公。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