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例子就是發生在晉國,權臣趙盾指使趙穿殺了昏君晉靈公。太史董狐記錄下來:“趙盾弒其君”。晉靈公是個很壞的君主,可是我們說過,史官的任務不是去判斷一件事的對或錯,而只是如實記錄,所以董狐寫下“趙盾弒其君”。但是趙盾不服了,他前去理論,說殺晉靈公的人是趙穿,不是自己。董狐說,你是幕後主謀,不寫你寫誰呢?最後趙盾沒轍了,只得由他去寫。
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史官的傳統,象崔杼殺史官這種惡劣的事件,在以前應該是比較少的,即使如此,史官仍然以生命捍衛自己的職責,這是令人可敬可佩的。所以先秦時代史官所記的史書,事件的真實性,可信度是比其他書要高。
不扯太遠了,回到本書的內容吧。
在爭奪帝位的內戰中,啟最後打敗並殺死伯益,成為新的君主,這標誌著夏王朝的建立。據說大禹曾封於夏,所以啟的王朝便稱為“夏”,後來人們便把啟稱為夏啟。夏啟奪取大權後,在尊號上作了些改動,除了使用“帝”這個尊號外,還使用“王”這個稱號。後世“帝”的稱號,要比“王”的稱號為尊。比如說戰國時代,各諸侯國都稱王了,實力最強大的秦昭王就覺得沒意思,他就打算稱“帝”,位於諸王之上。可是在夏啟時,“帝”與“王”的意思是一樣的,夏啟使用新的稱號,只是為了顯示自己超越前人的雄心。除了使用“帝”、“王”這兩個稱號之外,還有另一個稱號“後”。在這裡“後”的意思不是皇后,而是指君主,我們經常聽到“皇天后土”這個詞,“後”是與“皇”相近的概念。夏啟也稱為“後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