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63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一九六九年,一場山洪將垸前屋後的田地菜園子衝得一乾二淨,大人小孩都沒飯吃。我家二爺受災最重。糴米入鍋,需要錢買,無錢只好去借。那時用升子(比鬥小十倍的量具)向鄰里借八角米都不容易。這天早上,二孃送來五個雞蛋,叫我去上學時幫著賣掉。父親給了二斤糧票,我將雞蛋賣了三毛錢,給他家買了二斤米。晚上放學回來後,他家大大小小眼巴巴地等米下鍋。只見二孃接過米如獲至寶,將吊鍋添上水,捧了一把米,放進鍋裡,然後倒進幾升糠,合著米在吊鍋裡煮。火塘裡,吊鍋中,水沸了,稀糠中漂浮著幾粒白米,香氣濃郁,四處飄逸。飢腸轆轆的大人小孩們,眼看著勝似美味佳餚糠米飯,不斷吞下希冀的口水。二孃拿出碗,大家爭先恐後地一碗接著一碗大吃起來,津津有味的程度,不啻于山珍海味,這是我見過的別人吃飯最香、最甜、最好吃的場景,那樣子一生都不會忘記。第二天,我看見堂弟蹲在屋外的草坪上解不出大手,二孃用棍棒一點一點地往外挑,堂弟臀上的烏烏的胎記,至今仍然讓我記憶猶新。

孔子對吃有講究,他認為吃應有君子之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等,這些理論,在食不裹腹的老百姓生活中,顯得是那麼蒼白無力。從孔子到我家二孃,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建立在衣食無憂基礎之上的生活,是貴族;終日為肚子奔忙的人們,是平民。古代民眾認為,有飯吃則有道,沒飯吃則無道。難怪孟子說,天有道,以道殉身;天無道,以身殉道。民以食為天,對於一個吃不飽肚子的人來說,吃飯是至高無尚的大事,哪有君子之風?當年解放軍進城,老百姓“簞食壺漿”以盡地主之誼,歡迎大軍進駐,捧出的也是一個“食”字,鮮花退為其次!可見“食”在人們心中的分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