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4-17 22:04:33
正文:
第二十二回 霸道強秦(上)
本回條目如下:
一、千古《求賢令》
二、三道說秦
三、《墾令》
四、廷議定國是,徙木信民間
一、千古《求賢令》
公元前362年,秦獻公薨,太子嬴渠梁即位,是為秦孝公(又為秦平王,蓋與秦獻公諡為秦元王相似,為秦惠文稱王以後的追諡),上臺時年僅二十歲(注:秦孝公生於秦獻公四年正月庚寅,即公元前381年秦歷正月,本應為十九歲,應該是現行公曆與秦所用周曆紀年差異所致)。
秦獻公雖然實行了新政,但只是對秦國舊制進行的支離破碎的改革,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秦國頹弱的國勢,因此,年輕的國君接手的依然是一個貧弱的爛攤子。
《史記/秦本紀》記載:
孝公元年,河山以東彊國六……楚、魏與秦接界……周室微,諸侯力政,爭相併。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
第一、秦國所處的國際環境依然兇險。當時的列國形勢已經由春秋爭霸進入到戰國兼併時代。“河山以東彊國六”、“楚、魏與秦接界”、尤其是宿敵魏國,依然是懸在秦國頭上的一把利劍,秦國如若不能扭轉疲弱的國勢,便難免被列強吞併的厄運。
第二、秦國在文化上受到東方列強尤其是三晉的極端歧視。東方列國以“中國”自居,而將秦國目為野蠻落後的夷翟。當然,同時被歧視的還有楚國,被蔑稱為“荊蠻”。秦國之所以被歧視,一是因為“僻在雍州”,不免受戎狄風襲的感染;二是東邊的晉國和後來的魏國長期以來對秦國的刻意封鎖;再有就是秦國在秦穆公以後日益滋長的排外和自我封閉意識。自從公元前546年的弭兵大會之後,文獻中再未見秦國與中原列國會盟的任何記載。長期的僻居與隔絕,使得秦國日益被中原列國所排斥,越來越邊緣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